中評社香港11月23日電/在寸土尺金的香港,負責為政府部門安排辦公室地點的產業署,不但未能地盡其用,更有以尖沙嘴水平的價錢租用九龍灣的辦公室,比市場租金貴四成,實在太慷納稅人之慨。
星島日報今天社論說,產業署負責統籌編配政府各部門用地,由於政策傾向自置物業辦公,減少受租金波動影響,避免經常搬遷,當局必須盡量善用本身物業來應付各部門的辦公需求,不足應付者才假外求。由於政府部門不斷膨脹,產業署為各部門租用的辦公室面積,十年來增加了一成三,上一財政年度租金開支達九億六千萬元。當局預計未來五年還需要增加約一百萬方呎的樓面,部分亦需要向外界租用寫字樓。
可是,審計署昨日發表的報告,卻指出部分政府土地使用率甚低,當中屯門前海港水力實驗室土地,編配給康樂文化署安放博物館藏品及工場,使用率低至百分之七點九,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就可以減少租用外間寫字樓,節省大筆租金開支,一些發展潛力優厚的用地,更可以出售,紓解土地供應緊張,並為庫房帶來可觀收入。
未能善用閒置官地
社論說,擺在眼前的事實卻是,本港寫字樓市場供不應求,租金節節上升,政府招標出售中區及長沙灣寫字樓用地,都產生破紀錄的成交價,政府卻仍然有官地使用率奇低,沒有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問題不止出在產業署,還有其他部門,例如當局在二十七年前收購的一幅貨倉用地,不斷作短期用途,及後更投閒置散,至今空置十年,原因就是四分一世紀以來,運輸署對這塊土地開闢道路一直把持不定。
這樣就產生政府這邊廂有地未盡用,那邊廂卻要向外租用寫字樓的局面。審計署參照產業署一百七十份租約記錄,發現有六成半的租約的租金,比差餉物業估價署編制的平均租金水平為低,政府作為優質大戶租客,有較佳議價能力,能夠以“廉價”租樓,並不出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