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揭秘航發產業:主戰機發動機九成國產
http://www.CRNTT.tw   2016-09-05 10:33:38
  中評社北京9月5日電/在近日舉行的空軍航空開放活動上,近期數次執行南海戰鬥巡航任務的“戰神”轟-6K首次與公眾見面。京華時報記者張斌攝

  作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航空發動機一直是中國航空產業的“心”病。伴隨我國第12家軍工企業在京掛牌成立,國人對這家專注航空發動機的企業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取得當年“兩彈一星”那樣的成就。昨日,為期4天的空軍航空開放活動落下帷幕,34型國產化武器裝備中20餘型軍機引來全國關注,同時也給人們帶來冷思考:對航發產業需求巨大的大國空軍,目前國產化占比如何,達到什麼樣的水平?我們離航發強國還有多遠?

  □揭秘

  所謂的國產化並不是完全的自主研發

  今年57歲的空軍特級飛行員吳國輝,大校軍銜,曾任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隊長、空軍航空兵某師副師長,有著30年飛行經驗。作為一名有實戰經驗的老飛行員、如今國防大學後裝教研部的教授,他在研究軍事高科技、空軍武器裝備、裝備安全管理方面有著獨到見解。

  目前,我國航空發動機國產化占比及性能究竟達到什麼樣的水平?近日,吳國輝在接受京華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國在工業化進程中建立了獨立的航空發動機工業體系,仿制生產的發動機性能,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主要作戰飛機中,國產發動機已經占到了90%左右的比例。

  這裡所謂的國產化,並不是完全自主研發的國產化,而是經過了一個引進、測仿、改進、創新的過程。由於我國的工業基礎薄弱,為了滿足軍事上對航空發動機的強勁需求,採用蘇聯援助與引進生產的方式,在對蘇聯發動機生產技術引進、消化的基礎上,進行型號改進,逐步實現規模化、系列化國產,基本滿足我國空陸海航空部隊的需要。

  “沒有過去引進、仿制、改進的過程,就不可能建立航空發動機體系化的工業體系,不可能為航空兵部隊作戰訓練提供持續可靠的保障,也不能培養鍛煉發動機的設計、試驗與生產人才隊伍,這是今天航空發動機集團創新發展的基礎。”吳國輝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