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技術創新指導功能。中國的航發產業根本出路在自主創新,目前我國航發產業正處於型號大發展、技術大創新的全新時期,成立航發集團,有利於從整體上根據發展戰略與技術路線,瞄准先進水平,集中優質資源,把握重要環節,突破核心技術,按照大推力發動機、中推力發動機、小推力發動機的三種規格分工,採取軍用民用雙向推進路徑,全面推進技術創新,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京華時報:我國有望多久趕上其他強國?
吳國輝:一型發動機從設計、研製、生產到完善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周期,通常在10年以上。例如,我國獨立研製生產的某新型發動機,就經過了18年的磨礪,才真正形成部隊的作戰能力。航發集團的成立,有利於加快新型發動機的系列化發展,集舉國之力,可望在重點型號發動機的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有望5到10年內趕上世界先進發動機現有水平。但整體上趕超世界發動機研製強國,不能脫離國情軍情,需要整體水平的提升。
京華時報:軍隊能對航空發動機發展起到哪些作用?
吳國輝:軍隊是國產發動機主要用戶,現在軍隊對發動機需求非常強勁和緊迫。中國航空發動機企業也希望能夠生產出更多更好的性能先進、可靠性高的發動機保障軍隊的需要。可以說,雙方既是供求關係,又是依存關係,是命運的共同體。
從軍隊來講,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科學提出軍事需求。隨著軍隊戰鬥力的提高,作戰樣式的轉變,我軍到底需要一些什麼樣的發動機,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戰技指標,需要發展到什麼樣的作戰使用規模,這些都是航發產業發展的依據,軍隊要及時跟航空工業溝通,準確提出發展牽引,使航發集團明確自己的方向,科學規劃發展路徑。
二是多用國產發動機。發動機研製生產有一定風險,技術的成熟與穩定需要一個發現問題、完善改進的過程。對軍隊來說,當然希望或者要求發動機性能先進、質量穩定、安全可靠,還要便於保障,但最核心的還是安全問題。
如果發動機存在質量安全問題,對飛行安全、作戰任務、作戰效能就會產生直接的制約作用。飛行員將發動機稱為“心臟”,他們在作戰訓練中什麼都不怕,就怕發動機出毛病。不僅是生命安全的威脅,而且需要面臨挽救戰鷹與跳傘逃生的兩難選擇。但總體上,軍隊對國產發動機是有信心的,盼望新一代戰機都能裝配國產新型發動機。對在部隊戰備訓練或者作戰使用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都能及時采集和科學分析,並且向發動機工業部門準確反饋,共同研究,有效解決,從而不斷提高發動機工業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