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朝核問題和東亞安全僵局需要新的“中國方案”
韓國總統尹錫悅執政之後提出的“自由、和平、繁榮”的外交政策以及在印太戰略之下的韓半島構想(膽大的構想)的框架之下,對於朝核僵局提出的 “威懾”(Deterrence)、“勸阻”(Dissuasion)和“對話”(Dialogue)的“3D”路徑,無法由韓國單獨進行。所以,韓國與美國加強核保護傘和安全同盟關係,構築韓美日安全合作機制,一定有影響中國安全,中方對此不滿和批評是當然的,也可理解。如果,要突破如此成型中如中國批評為韓美日之間的那種“拉幫結派、搞小圈子對抗的做法”非常需要一個轉機,不然難以打破,只能等時間而變化。
但是,從中美安全競爭來看,這個安全機制僵局的轉機可能在台灣問題和朝核問題上面有竅門,所以轉機也從這兩個問題可談。其中,中美之間,爭論當中的核心議題是台灣問題,若在台灣2024年選舉當中,基本承諾“九二共識”的中國國民黨打敗現在執政的民進黨的話,和解的可能性大於持續掙扎。就朝核議題方面,在已經建立了韓美核保護傘的安全同盟和韓美日戰略合作機制的情況之下,只靠從中國立場的批評和言論難以尋找解開這種朝核安全僵局的竅門,現在應該正好由中國來展示新“中國方案”的時候了。
中美之間就中國周邊的東北亞安全核心之一的“朝核問題”再討論之前,不能不回顧前任韓國總統文在寅的政策。他因為朝鮮為父母故鄉情結而且家族還在那裡生活的原因,比任何韓國領導人都願意從庇護朝鮮的立場來探索“半島無核化”和集中南北朝鮮關係的改善。文在寅總統在任期間,以“韓半島和平”為目標,進行的對朝政策的出發點,就是“不願朝鮮崩潰、不追求吸收統一、不追求人為統一”等“三不”,也就是先承諾保障朝鮮政權的安全和南北朝鮮共存體制。2018年,他促成而開始的兩次的朝美首腦談判最終因無法獲得成果而失敗,此期間,朝鮮金正恩國務委員長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間也進行了朝中首腦會談來重新鞏固中朝傳統友誼,但朝鮮卻堅持“自衛權”和“自力更生”持續發展核導彈的擁核戰略,等於朝鮮沒有落實中國在聯合國決議中已經明示過的“朝鮮半島無核化”,而目前這個戰略僵局非常需要新“中國方案”和“中國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