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設郡安邊 農牧往來
http://www.CRNTT.tw   2024-01-21 15:08:32
  中評社北京1月21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陰山南側的黃河大回折區域,北有著名的河套平原,南為溝壑縱橫的鄂爾多斯高原,自春秋戰國以來,這裡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與中原農耕民族繁衍生息和交流融合的重要區域。《尚書·虞書·堯典》載“申命和叔,宅朔方”,《詩經》載“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獫狁於襄”。可知當時朔方是中原王朝與北方游牧部落反復爭奪之地,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漢武帝時設置朔方郡,成為中原王朝在北部邊塞行政設置的歷史標誌性事件,而朔方郡的治理和民族融合,也成為中華民族共融共建的歷史縮影。

  一、設郡安邊的考古實證

  漢朔方郡的設置是中國古代邊疆治理的重要體現。漢朝建立後,漢武帝時期為抵禦匈奴,集中力量對河套地區的匈奴開展了軍事行動。《史記》記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漢朝擊敗盤踞此處的樓煩、白羊王,“遂略河南地”,漢武帝派平陵侯蘇建修建朔方城,置朔方郡,下轄臨戎、三封、窳渾等十縣。朔方郡設置於漢武帝元朔二年,三年後,始築臨戎縣城,這是朔方郡最早且唯一築有城垣的縣城。故朔方郡初創時,郡治設在臨戎,後來遷至三封。

  1992-1993年,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巴彥淖爾盟文物工作站為配合基本建設,對磴口縣包爾陶勒蓋、納林套海、沙金套海和補隆淖四處墓葬群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共清理各類漢代墓葬132座。在這四處墓群附近又分布著陶升井、保爾浩特、河拐子三座古城。

  包爾陶勒蓋墓群緊鄰納林套海墓群,墓群西側為陶升井古城,該城故址大部分已被流沙覆蓋。從古城現存城墻看,其規模較大,是三座古城中面積最大的,符合西漢時期郡治一級城址的等級;再結合《水經注》《元和郡縣志》等文獻記載,以及附近考古調查等情況,我們判定包爾陶勒蓋與納林套海墓群應屬漢朔方郡的郡治——三封縣故城。

  沙金套海墓群緊鄰的是保爾浩特古城。此城西南是陶升井古城,東南為補隆淖古城,三城呈品字形分布,各自相距約30公里。據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標注,保爾浩特古城應為漢朔方郡窳渾縣故城。此處漢墓延續的年代最長,從西漢武帝到東漢明帝時期,這也與文獻記載古城的存續時段相吻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