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傳標:台灣近代化不是殖民者“仁德”產物
http://www.CRNTT.tw   2019-04-24 00:23:40
福建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劉傳標(中評社 張爽攝)
  中評社北京4月24日電(記者 張爽)福建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劉傳標在“兩岸融合視野下台灣史論壇”上發表觀點稱,“牡丹社事件”發生後,船政大臣沈葆楨以欽差大臣辦理台灣等處海防兼理各國事務,積極籌畫,挫敗敵人。他主張“開禁”、獎勵農耕,“開山撫番”開辟台灣後山道路,福建巡撫移駐台灣、台北“開府”等,使台灣的政治、經濟、軍事面貌煥然一新,為台灣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礎。台灣的近代化絕對不是殖民者“仁德”產物。當下台灣島內分離主義者出於台獨意識形態,一葉障目,一味媚日美日,只看到日本殖民在台灣的建設,看不到日本人殖民者對台灣的焚掠屠殺與奴役,也看不到日本人殖民者對台灣建設僅是為長期占領和掠奪資源服務。

  劉傳標講述了“牡丹社事件”的經過:1871年,明治政府強制將琉球國編入鹿兒島縣。吞並琉球的同時,將侵略目標指向了中國的台灣。同年十月十八日(11月30日),琉球宮古島民的兩艘航向中國的進貢船,在中途遇暴風,一艘漂到台灣西南海岸牡丹社的八瑤灣。該船共有船員69名,其中3名淹死,66名鳧水上岸。登陸的琉球人誤入牡丹社“生番”地界,與當地的高士佛、牡丹兩社居民發生衝突,其中54人被殺(即“八瑤灣事件”,日本稱之“宮古島民台灣遇害事件”),12人逃出為漢人所救,送到鳳山縣政府安置。

  十月二十九日(12月11日)又有琉球八重山島民的兩艘進貢船離開那霸港開往中國的中途遭遇暴風,一艘於12月28日漂到台灣,45名船員登錄後也由鳳山縣政府安置。隨即鳳山縣將前後兩批幸存的琉球難民57人送到福州的琉球館(7月平安回到那霸)。琉球人被台灣少數民族殺害,日本朝野以此為借口,謀劃發動對台灣的武裝侵略。

  劉傳標表示,“牡丹社事件”發生後,船政大臣沈葆楨以欽差大臣辦理台灣等處海防兼理各國事務,積極籌畫,挫敗敵人,為了鞏固台防,他主張“開禁”、獎勵農耕,“開山撫番”開辟台灣後山道路,福建巡撫移駐台灣、台北“開府”,以機械化開採基本隆煤礦、修築礦山通往港口碼頭的鐵路和鋪設通信電線等措施,使台灣的政治、經濟、軍事面貌煥然一新,為台灣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