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現場(中評社 張爽攝) |
中評社北京4月18日電(記者 張爽)由福建社會科學院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聯合主辦,福建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承辦的“兩岸融合視野下台灣史論壇”17日在廈門召開,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進行主旨發言,他們認為,對日據殖民史的曲解、從李登輝開始的“去中國化”過程都是台灣人國族認同改變的關鍵因素。現在台獨史觀的毒性還在發酵,如果這一問題不解決,台灣小學、初中、高中培養的一代代人,對兩岸的和平統一來說是最大的障礙。“求真存真,正本清源”,遏制“日本情結”膨脹,是史學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史所研究員、中國日本史學會榮譽會長、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湯重南說,本次大會是群賢畢至,少長鹹集,專家學者齊聚一堂,討論兩岸融合的大發展。他今年已經80歲了,看到有非常年輕的朋友將在會議上發言,感到很高興。本次會議以文會友,更好地宣講兩岸融合、兩岸未來的統一。
湯重南教授及其團隊近年來出版了多本《日本侵華密電》,真實記錄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惡行徑。
全國台研會副會長、原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汪毅夫向大會提交的《日據當局與“去中國化”》一文指出,台灣“去中國化”肇端是日據,至今已有120餘年的歷史,它經歷日據當局策動的是第一波(1895—1945),兩蔣時期國民黨當局推動的第二波(1945—1988),李登輝及其追隨者操弄的是第三波(1988—今)。時至今日,“去中國化”至於極矣,亦將止於極也!
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表示,在日本50年殖民統治的教化下,台灣同胞仍然視中國為祖國,但是,在70年的國民黨、民進黨兩黨執政的教化下,卻是分離主義崛起,現在的執政者不但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甚至敵視中國大陸,其根本原因就是國族認同改變,而日據殖民史的曲解又是國族認同改變的關鍵因素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王鍵表示,關於日據時期的台灣史,日本已經出版了大量的書。過去我們在台灣查閱日據時期資料,很多是日本學者整理的。一些對日本不利的內容,他們未必會編寫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