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童書受青睞
常耀華
兩年前,一位出版界的朋友請我為她編輯的一本跟甲骨文有關的童書把關。實話實說,書稿問題不少。編輯朋友甚為惶惑,我把修改建議交給她之後,書稿的命運如何我沒有過問。前幾天,朋友又跟我說起這本書,說銷量很可觀。雖然我知道近年甲骨文關注度頗高,不曾想竟如此火爆。
細想也不奇怪,甲骨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無論是談漢字源頭,談中華文明,還是談人類文明發展史,甲骨文都無法繞過。就海外中文教學而言也同樣如此,教中文怎能不談甲骨文?
中文教學不能不講漢字,講漢字不能不講甲骨文,道理十分顯豁,沒有誰不明白,這大概也是此類普及讀物熱銷的原因。
除了漢字源頭的回溯,文化根脈的梳理之外,對海外中文學習者來說,甲骨文也頗具磁性。我的一位法國朋友,一輩子不結婚,說她嫁給漢字了,她媽媽稱這位朋友是她的“中國女兒”。我曾經好奇地追問:“當初,什麼機緣讓你做出這樣的選擇?”她說:“在讀高中時,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了小篆‘休’字,這個字像一個人靠在樹下休息,當時感覺中國文字太有意思啦!於是,我決定學習中文,把一生獻給漢字研究。”
外國人學習中文的初衷可能各不相同,然而,像我這位朋友這樣被漢字吸引做出人生重大抉擇的絕不是個例。這一切看似偶然,其實也有某種必然。
法國漢學家汪德邁把中國表意文字稱為“圖形文字”,甚至徑稱為“圖形語言”。依此,甲骨文更應是“圖形文字”“圖形語言”了。晚清著名古文字學家孫詒讓在談象形文字時說:“蓋書契權輿,本於圖像。”也就是說,甲骨文、金文中的象形文字,既是文字,也是圖像。
甲骨文中的象形字既有抽象的語言屬性,又有具象的圖像屬性。漢字圖像“能說故事”,前面講到小篆的“休”字就是例子。甲骨文圖像的自我描述更生動,更精彩。如《甲骨文合集》10405片有個“車”字,能明顯看出是折斷了車軸,兩個車軲轆分了家的樣子。面對這樣的“圖形語言”,哪怕你對甲骨文了無所知,相信也能猜出七八分。
正像孔子說的那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甲骨文如此有趣,如此神秘,具有喚起各種情感潛力的巨大優勢。對於從事海外中文教學的工作者來說,如何正確解讀甲骨文,如何快樂地分享古老的東方智慧,無疑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中國文字博物館學術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