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雲日後回顧,自己在芝加哥“讀了”五年的美國社會,並非全通過書本,“我的日子過得非常豐富:開刀、念書、搞民權、神學院宿舍裡聊天。”經由如此的傳奇經歷,他見識了美國最底層的生活,包括美式政治中不完美甚至醜陋的現象。這種遭遇,其實是絕大多數留學生無從遭遇、也無法想象的情況。許倬雲常常感慨:他何其幸運,能夠因此病苦的遭際,反而有此機緣進入當地民眾的生活深處,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與環境的關係。
1962年,許倬雲拒絕了五份美國工作的邀請(其中包括芝加哥大學),選擇回到台灣。當時,赴美留學的台灣學生普遍選擇留美,許倬雲是第一個學成返台的博士。之所以作此選擇,是出於三個承諾:對母親、史語所、台大錢思亮校長。回來後,他同時在史語所和台大工作,後來在台大做到歷史系主任。
許倬雲在學界可謂年少得志,做事直率的風格招人嫉恨,複雜的人際關係令他疲於應付。加之無法接受國民黨對校園的干涉,1970年他赴美國匹茲堡大學客座訪問,迫於台灣的時局,選擇定居匹茲堡至今。在台8年的一大收穫是,他與小12歲的孫曼麗相愛而結合,他稱其為“守護天使”。
許倬雲說,自己在幾十年裡經歷了美國最為繁盛的輝煌,也看見美國正在日漸衰敗,這不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因為這個國土曾經承諾給我們許多可以發展的空間、發展的線索。這會兒,沒走完——甚至還沒開始走,就敗落了。這非常可惜,也非常令人難過。”
·《萬古江河》成暢銷書
從1960年代開始,許倬雲在台灣、美國不斷教研與著述。據新近出版的《倬彼雲漢:許倬雲先生學思歷程》記載,截至2022年,他共有中文專著58種、英文專著6種、中文合著及編著26種、英文合著2種,共計92種、212個版本行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