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7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導,在全球汽車業新能源浪潮中,我國汽車產業以超預期的速度取得先機,但在市場劣汰階段,如何拿下新能源汽車的新賽點?在4月1日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上,業界各方紛紛表示,今年以來汽車行業發生了一些重要變化,汽車市場有震蕩、有陣痛、有困惑,需穩預期、穩消費、穩運行,同時聚力突破關鍵技術的“弱點”“堵點”。
新舊競爭拉開決戰序幕
“2023年進入了新能源汽車革命與汽車行業深度轉型的陣痛期。”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如是說。
歐陽明高表示,當前新能源車全面擠壓燃油車市場,燃油車全產業鏈承壓,新舊競爭拉開決戰序幕。新能源車快增長、缺利潤,燃油車缺增長、有利潤。新能源車品牌與影響力溢價上升,合資燃油車品牌溢價下降,競爭進入“陣地戰”階段,市場進入“劣汰賽”階段。與此同時,電動車充電難與能源產業鏈轉型陣痛、鋰價波動與電池產業鏈轉型陣痛衝擊市場和企業。
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看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面臨幾方面新挑戰:全面市場化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產品性能和質量尚難滿足消費者全氣候、全場景使用需求;商用車新能源化進展緩慢,2022年中重型貨車新能源滲透率不足2.7%,遠低於乘用車滲透率;與高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相比,充換電、加氫網絡、車路協同的基礎設施建設仍相對滯後;產業發展面臨瓶頸,如基礎資源價格偏高、供應鏈不暢以及一些技術制約問題。
業內專家預計,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為850萬輛至900萬輛,增速雖降,但市場夠大,並已顯示出對燃油車的替代效應,但大部分新能源車企都虧損,且在激烈價格競爭下,企業分化加劇。
“行業目前不確定性很大,包括我在內的從業者有很多困惑,面臨很多困難的選擇。這是一個特別有挑戰的時期。”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斌感嘆。
李斌告訴記者,企業不要惡性競爭,一味地降價對行業未必好。在確保經營風險可控、提升效率的同時,車企要為最終的勝出而進行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