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5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導,截至8月底,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眾安在線等多家險企相繼公布了今年上半年業績,不少險企的健康險保費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長。
近年來,商業健康險保費增速能夠在人身險產品中“一騎絕塵”,與各保險公司放寬“帶病投保”限制有很大關係。“帶病投保”曾經是商業健康保險的禁忌,一旦存在既往症,被保險人不僅不能購買重疾險,其他健康險、壽險也都將這類人群拒之門外。然而,與標準健康人群相比,被拒保人群往往擁有更強烈的投保意願與需求。這一方面造成亞健康人群、慢病人群等龐大的非標體人群無從獲得保險保障;另一方面,產品的高度同質化也使得健康險市場陷入不健康的競爭環境。
帶病體投險提速擴容
從最初對非標體人群“一刀切”拒保,到開始將非標體人群與標準健康人群“一視同仁”,帶病體保險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先後經歷了百萬醫療險破局、惠民保入局的探索實踐。
2016年,以保額高、保費低、保障範圍廣為賣點的百萬醫療險一經推出就成為網紅產品。隨後,慢病體百萬醫療對投保人的健康要求相對寬鬆,使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三高”等慢病人群投保成為可能。
2020年,惠民保產品迎來上市爆發期。2021年5月份,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規範保險公司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業務的通知》,引導惠民保市場規範化發展,各地政府開始積極參與惠民保項目。參加惠民保的人數由2020年的約4000萬人迅速增長至2021年的約1.4億人,保費收入也突破了百億元大關。惠民保不僅價格實惠,而且進一步拓寬了覆蓋範圍,將高齡人群和罹患過重大疾病人群也納入了保障範圍。此外,惠民保在投保環節往往無需健康告知,投保條件非常寬鬆。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根據對重大疾病人群的保障程度,惠民保產品可歸為四類:拒保、可保但不賠付既往症、可保也賠付既往症但賠付水平低於健康體、可保也賠付既往症且賠付水平和健康體一致。隨著政府參與程度的逐漸加深,惠民保對於既往症患者的主流保障模式已從“可保不可賠”進階為“可保可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