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險與健康管理的融合程度仍有待進一步加深。傳統健康險中附帶的醫療管理服務通常具有感知度不高、使用頻次低、不被民眾信任等特點,缺乏同醫院、藥企、康復機構和社保體系的密切合作,對患者就醫行為必要性難以評估,影響了行業自身的供給和風控能力的提升。如果不能提升服務的實用性,健康服務只會成為包裝產品的噱頭,並直接影響保險消費者對於產品的滿意度。
深圳銀保監局局長張利星在2022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融合發展峰會上表示,目前健康管理服務僅作為保險機構的一項附加服務,往往需要向第三方機構購買。深圳銀保監局鼓勵保險機構調整發展戰略、優化業務結構,通過與健康管理機構建立戰略合作、共同開發產品、投資入股產業鏈等多種方式進行全流程管理,打造“保險+健康管理”新模式。
互聯網保險產品聚焦對慢病等非標體人群深層次健康需求,在慢病管理領域提供一體化的保障服務。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提出,要持續推動發展方式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推動互聯網在慢病管理、醫療服務等方面的應用。
例如,眾安健康險推出慢病系列保險,分別面向肝病、癲癇病、糖尿病等慢病人群設計“醫+藥+保”的一體化醫療保障,在給慢病人群提供經濟保障的同時,提供在線問診、開方用藥、科普患教、控糖管理等一系列疾病管理服務,滿足慢病患者全病程的治療和康復需求。眾安保險發布的2022年健康險理賠服務半年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眾安保險累計為21萬人提供在線問診服務,安排重疾綠通超過2600次,墊付醫療費達到3.9億元,為客戶提供特藥直付服務超過5700次。
面對“互聯網+門診”的新業態,中再壽險也從疫情下患者的問診和購藥需求入手,對互聯網門急診購藥的消費型醫療產品進行研究。通過尋找資質過硬、服務品質高的服務商,共同合作開發投保門檻較低、核保簡單、價格實惠、保障責任明確的產品,既能滿足新市民對“線上問診、物流送藥”的實際需要,又豐富了以個人購買為主的商業健康保險選擇。
今年年初,銀保監會向各人身險公司下發《關於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問題和建議的報告》提出,健康保險可以通過向投保人提供產品和服務,將疾病預防、治療、康復和護理等費用納入保障範圍,同時降低疾病發生率,提高參保群眾健康水平。從長遠來看,這或許是健康險領域下一個努力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