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的典籍,如同漂泊的游子,似乎天然有著“鳳還巢”的願望。1951年,定居在香港的藏書家陳清華要出讓一批古籍。由於陳清華的藏書素以珍貴著稱,鄭振鐸得知此事後,迅速向周恩來總理報告。當時國家財政窘迫,但仍決定購買這批藏書,1955年陳清華第一批藏書入藏北京,其中包括4册《永樂大典》。為了讓這批古籍安全回家,鄭振鐸要求不得乘坐飛機。
然而,誰能想到,1958年,鄭振鐸因為飛機失事而殉職。逝世後,他的家人將其所有藏書捐獻給了北京圖書館。
時至今日,國家圖書館已成為全球收藏《永樂大典》册數最多的圖書館,224册得來不易,歷百年才有這樣的成績。這其中凝聚了黨和政府守護傳統文化遺產的堅定決心、收藏者化私為公的襟懷、管理者對書籍的認真搜求與妥善保護,還有社會大眾的關心。
文脈系乎國運。《永樂大典》的聚散沉浮,生動展示了書與人的命運是如何緊密相連的,國家強盛,才能賡續與弘大文脈。從皇史宬到圖書館,從宮廷秘藏到人民所有,《永樂大典》的傳奇經歷,也正是歷史潮流的注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