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網評:巴拿馬與中國建交 必然的意外
http://www.CRNTT.tw   2017-06-17 00:13:09
 
  回到巴拿馬的案例,巴拿馬與台灣“斷交”和大陸建交非常符合其本國利益:美國和中國分別是巴拿馬運河的第一、第二大用戶,中國在巴國內銀行業和電訊業也發揮了關鍵作用,此前新巴拿馬運河剪彩儀式,雖然蔡英文作為巴國“邦交國”之一被邀請赴會,但中國遠洋的貨輪卻是第一艘渡過新運河的船只。此外,作為從晚清時期(1910年)至今一直同中國延續了107年外交關係的國家,巴拿馬與大陸建交正好呼應了另一件事——中華正統的回歸。由於致力於“去中國化”的台獨勢力已經拋棄台灣的“中華”屬性,讓中華民國成了個空殼子,所以承襲清朝對巴拿馬外交關係的中華民國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巴國同大陸建交正好向世界解釋了一個邏輯死結:中華正統在北京,不在台北,因為後者當局已經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二、中巴建交:服務於中國的全球戰略

  跳出兩岸邏輯的桎梏——大陸的“一台兩治”戰略轉向

  首先要說明的是,對於大陸方面來說,台灣是一個“重要性”和“次要性”並存的矛盾體:

  一方面,談起中國的國際戰略,甚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夢,台灣問題總是當仁不讓地占據極重要的一席之地,因為它關乎祖國的統一,而在中華傳統政治哲學語境下,統一是富強的前提。台灣島位於陸海交界,擁有極特殊的地緣戰略位置,這也決定了客觀上台灣島的命運主要取決於相鄰的陸海權競合的結果,即陸權(中國大陸)強大就回歸,海權(日本、美國)強大就分離,陸海權相持則“維持現狀”,與島內主觀主張關係並不大。而正是由於台灣島和大陸間的特殊關係,台灣才有資格成為國際場域大國博弈中被來回撥弄的籌碼,這也是台灣執政者總產生“台灣在國際上很重要”這個幻覺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作為圍堵中國進出第一島鏈的門戶,台灣顯然已經力所不逮,或曰,在中國大陸開始著眼於其全球戰略布局的時候,台灣就成了“雞肋”——一個喂飽了還要罵娘的“麻煩製造者”,但同時還是血親骨肉。此外,實踐證明,北京推行的諸多大戰略,從“一帶一路”到“亞投行”,台灣參與或者搗亂都完全不影響大局。

  綜上,台灣的任何行為理論上並不影響中國的全球戰略,但是會為特殊的“兩岸關係”製造麻煩,所以,筆者認為,當下分析台灣問題,除了傳統的兩岸關係維度外,還要跳出上述邏輯桎梏,站在全球戰略層面看待台灣問題,即將中國大陸的全球戰略與處理台灣問題這兩件事區別對待。

  僅就兩岸關係而言,從蔡英文上台後,北京的態度逐漸轉變為“一台兩治”,目的是在保證兩岸非官方正常交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削弱台獨勢力的力量,為今後的兩岸統一做準備。

  所謂“一台兩治”,核心區分標準就是“九二共識”,即“中華認同”。在此基礎上,將搞壞兩岸關係的蔡英文民進黨當局和承認中國人身份的台灣民眾與台商區隔對待,對於前者,通過“冰封兩岸關係”(減少或停止多項兩岸經貿合作協議)以及“重啟烽火外交”等措施懲罰並限縮台灣在國際舞台的政治活動空間;對於後者,不但加大對台企招商條件的扶持,也著力吸引台灣年輕人來大陸創業,在民間層面擴大兩岸交流的基礎。這樣,既保留了未來兩岸和談的火種,也懲戒了台獨勢力,讓台灣民眾加速認識到“台獨的結果就是成為‘亞細亞孤兒’”。

  “一帶一路”:目標是星辰大海

  如果跳脫出傳統兩岸關係的格局,站在全球戰略角度考量,中巴建交的本質是服務於中國的全球戰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