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甘肅省臨洮縣,該縣組建了322家村級精准扶貧富民產業合作社,覆蓋了98.2%的貧困戶。在此基礎上,引導縣內29家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組建成立了臨洮縣農商會,按照“農商會+富民產業合作社+貧困戶”的運作模式,將貧困戶與富民產業合作社結成利益共同體,通過捆綁式扶貧,實現貧困戶脫貧。
臨洮縣委書記石琳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說,為解決當前精准扶貧中存在的各類困難和問題,他們還探索推進了破解農民增收難題、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等28項微改革事項,以微改革助推精准扶貧。
錢從哪裡來
資金是最現實的壓力,為了解決錢的問題,各貧困地區也是絞盡腦汁。
從2012年起,贛州市、縣兩級財政每年安排扶貧開發投入占本級財政收入比例不低於2%,並隨財力的增長逐年增加,專項用於扶貧開發。但更重要的還是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推動信貸資源向貧困群體傾斜。僅以扶貧產業油茶的信貸支持為例,中國農業銀行贛州分行推出的“油茶貸”,累計發放支持創業就業的小額擔保貸款就達到了82.69億元。
作為政策性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贛州市分行更是全力以赴,該行行長李力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我們已經是全行全部調動起來做扶貧項目,最快的一筆扶貧貸款,從貸款調查到貸款批覆僅僅用了9天時間,辦貸速度之快,創下了我行中長期貸款的歷史。”
贛州市還特別支持符合條件的扶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到新三板掛牌融資,目前,已將江西王品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崇義林業股份有限公司等19家農業企業列為新三板重點培育企業,占全市重點培育企業的近1/3。此外,還推動了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產業投資基金獲批,基金總規模為300億元,首期規模30億元,現代高效農業是基金主要投資方向之一。
而據重慶市秀山縣委書記王傑介紹,該縣節約的“三公經費”也成為了扶貧資金的來源之一。按照“10人以下單位3萬元以上,10~20人單位5萬元以上,20人以上單位10萬元以上”標準厲行節約“三公經費”,叠加用活對口幫扶、扶貧捐贈、土地複墾等各類扶貧資金,引導貧困戶以農房、土地、林地經營權等入股參與股份專業合作社,拿出一定比例股權量化到貧困戶,通過實行“保底分紅”政策,優先保證貧困戶收益。
為了兌現在2016年底前實現脫貧“摘帽”的承諾,秀山縣也是拼了。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