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崎琳在上述訪談中提到,“當時還有一個呼聲,要寶鋼和武鋼重組”。據鄧崎琳描述,當時國資委規劃局的一位局長受主任委托跟他溝通過一次,向其詢問寶鋼和武鋼能不能合併。鄧崎琳當時表態“我同意”,但同時回答“時機不對,時機不合適,能不能讓我們雙方醞釀一段時間,什麼時候合適,我們以後再說”。
鄧崎琳在訪談中承認這是“緩兵之計”。他表示,“在我任上,把整個武鋼的名字給抹掉了,這個沒法交待啊!”
就在上述兼並危機之下,時值國家開始控制鋼鐵總量、不批新項目,鄧崎琳為武鋼制定了“中西南發展戰略”和“走出去戰略”。
所謂的“中西南發展戰略”, 即依據自身優勢,實施跨地區聯合重組,聯合中部、西部和南部以及周邊地區的地方骨幹鋼鐵企業,建構以廣西防城港鋼鐵基地和中西南地區鋼鐵企業為重要支撐,形成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和區域控制力的企業集團。
這一戰略驅動武鋼先後重組了鄂鋼、柳鋼和昆鋼,一躍成為產能逾4000萬噸的大型企業集團,居世界鋼鐵行業第四位。當時武鋼重組鄂鋼是鋼鐵全行業內的第一個重組。
另外助陣武鋼壯大身軀的則是“走出去戰略”,這項戰略主要是針對海外鐵礦石資源。2011年兩會期間,鄧崎琳對外介紹武鋼在海外的礦山已經擴大到8個點,有參股的、控股的。鄧崎琳當時甚為樂觀,表示“我們就要拿這個股份的效益,同時把一部分資源量拿回來”,稱這8個點的鐵礦石資源量,“完全可以保障武鋼今後甚至更長時間的可持續發展”,能“大大降低我們的生產成本”,甚至能成為“新的效益增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