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6日,在北京,復興號高鐵列車從永定門城樓前駛過。(新華社發) |
中評社香港11月29日電/2008年以前,中國鐵路綫仍以“綠皮車”的列車為主,從北京到上海需要14小時的車程。中國首條高鐵的開通——京津鐵路,是為了配合北京奧運會而建成投運。14年裡,中國已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高鐵網絡,超過40,000公裡的鐵路綫連接所有主要城市。
新加坡《海峽時報》11月26日載文《中國如何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文章說,現在北京到上海的高鐵路程可以縮短至4小時。
過去十年,中國完成高鐵初始規劃綫路建設的四分之三。高鐵的穩定、便利、准時以及相對實惠的特點,使其成為中國流行的交通方式。運營商中國鐵路總公司表示,2021年高鐵完成約13億人次出行記錄。
1990年中國政府計畫優化升級已嚴重老化的鐵路系統,由於技術和經濟等原因,直到2004年才開始實施建設。當時的主管部門宣布到2020年,全國鐵路網絡將達到100,000公裡,其中12,000公裡由高鐵提供服務。後來在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該規劃修訂為120,000公裡和16,000公裡以刺激經濟國內經濟發展,最終在2014年實現該目標,比最初的規劃提前6年。
中國發展高鐵初期,主要障礙是缺乏自己的高鐵技術。早期,依賴國外的專業技術。從2004年開始,以技術轉讓為條件向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公司招標,其中包括日本的川崎、法國的阿爾斯通和加拿大的龐巴迪。2019年世界銀行一份關於中國高鐵的報告表示:“盡管早期的高速列車組是根據與歐洲和日本供應商的技術轉讓協議進口或建造的,但中國迅速調整和改進設計以供本地使用。中國與國際鐵路聯盟合作制定高鐵設備的國際標准,使後續高鐵的興建技術符合這些標准。”後來這批建成的高鐵統稱為“和諧號”,主要用於城際旅運。到2010年,中國已經開發完全基於自主技術的新型電力動車組——複興號,最高時速為350公裡,目前仍然是高鐵系統的中流砥柱。為了更好的維護和研發新產品,中國建立了一個由大學和研究機構組成的生態系統,與制造商合作不斷改進產品,6家中央企業、25所大學和數十家研究機構不斷致力於完善該系統。
目前中國正在對時速高達600公裡/小時的磁懸浮列車進行研究和測試,計畫於2025年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