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經濟學意義的“擠出效應”。它不僅會打壓制造業的發展,還會抑制企業的創新。過去,中國利用廉價的勞工和土地成本,生產低廉的商品,打造了“中國制造”王國。近十年房價的飛漲,中國國內土地、房租、用工成本的不斷攀升。很多國內外企業都逐步將工廠搬至成本更低的地區,如東南亞各國等。高房價已成為中國制造業的殺手。 如有數據指,2001年,中國生產了耐克40%鞋子,而越南生產了13%;而到了2015年中國比例只剩下越南的一半左右。
房價飛漲,房租也水漲船高,造成生活成本上漲。在城市裡,商業地產也因為房租上漲而將成本攤入銷售終端。最終導致用工成本上升。越是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招工越困難。
按照各城市平均房價與平均薪資的比重來看各城市居民的生活壓力,深圳位居第一,成為大陸“最苦”城市,不吃不喝半年工資只能買一平方米。連華為這樣的科技企業,都在感嘆房價高企,中國制造業勢必不堪承受。
如果制造業微利甚至虧本,企業家們只好轉行去炒房產,中國制造業就會面臨“空心化”危機,而且轉型升級也將是緣木求魚。 更嚴重的是,高房價將抑制“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前景。房價高企,還逼迫企業去炒房,那裡還有可能去創新?如誕生了華為這樣企業的創新之城深圳,現在已經不堪重負。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哪裡還有餘力創新?
因此,為中國制造業的前景計,為中國創新的前景計,抑制房價瘋狂已經刻不容緩,而手段只有一個,就是通過銀行控制信貸,控制流動性的泛濫,而不是人為地控制房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