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英時在哈佛大學宣揚“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論敵認為“反智論無一句不錯”。 |
中評社香港2月14日電/台灣大學名譽教授黃光國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2月號發表專文《余英時的論敵》,作者認為:事實上,“五四”以來,大多數“全盤西化派”都有類似的心態,他們大多把西方看作一切知識的來源,不過因為他們所處的歷史情境不同,而有不同的際遇和表現方式而已。中國近代史上“全盤西化派”最為知名的代表人物是胡適,他在中國全力推其業師杜威的“實驗主義”,到台灣後,出掌中央研究院,殷海光批評他的“科學方法”:“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他不理不睬;胡秋原批評殷海光在台大講授的“邏輯哲學論”,殷海光也不理不睬;他批評余英時在哈佛大學宣揚的“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余院士也是不理不睬!時至今日,海內外華人學術界仍然有許多人認定:西方是所有“現代”知識的來源,他們既不瞭解西方文明的精華,又瞧不起中國文化傳統,不知不覺陷入余院士所謂“雙重邊緣化”的困境。文章內容如下:
余英時的名著《歷史與思想》於1976年出版。當時世界正處於東西二元對峙的冷戰局面,該書論述的內容從文化的觀點,對當時的世界局勢提供了一個“及時”的解釋,因此該書一出版,立刻洛陽紙貴,余英時也名噪一時,成為“中國思想史的大師”。實情如何呢?
一、“反智論無一句不錯”
該書問世後有沒有人對余院士的論述提出懷疑呢?有的。他是當時《中華雜誌》的發行人胡秋原。
“余英時與自由主義的異化”一文在《亞洲週刊》登出後,胡先生的公子胡卜凱寄給我一篇他寫的評論,我立刻寫email給他,釐清我的立場。當時正好看到《海峽評論》上重新刊載胡秋原1979年的一篇舊作〈評余英時院士的“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因為文章太長,必須分三期刊登。我立即向胡卜凱先生,借來當年《中華雜誌》的合訂本,仔細拜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