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唐詩人對新樂府的理論闡述
http://www.CRNTT.tw   2024-03-19 15:44:38
  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在唐代,有一批詩人在努力恢復古樂府傳統,如李白、元結等人。與此相反,還有一批詩人又在大力倡導新樂府,如中唐李紳、元稹、白居易等人。其實,早在初唐時盧照鄰就表達過對新樂府的看法。他在《樂府雜詩序》中對周代以來的樂歌提出了嚴厲批評,認為古樂府沒有很好地繼承周代樂歌傳統,同時認為古樂府擬作要求遵守本事,因此形成了“《落梅》《芳樹》,共體千篇;《隴水》《巫山》,殊名一意”的現象,這是詩人缺少反思和創新能力的表現。他強烈主張:“發揮新題,孤飛百代之前;開鑿古人,獨步九流之上。自我作古,粵在茲乎!”然而,盧照鄰只是提出了這一理論主張,他本人並沒有寫出“自我作古”的新樂府,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一

  中唐詩人李紳、元稹、白居易開始有意識地寫作新樂府,並對新樂府做了理論闡述。李紳的新樂府沒有流傳下來,其有關理論闡述只能從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題注中看到一些片段。元稹的新樂府理論集中體現在《樂府古題序》中,白居易的新樂府理論則主要體現在《新樂府序》《與元九書》中。在新樂府創作上,白居易後來居上,大幅度提升了新樂府的創作規模。新樂府組詩創作,由李紳的十二首、元稹的二十首,增加到白居易的五十首。

  元、白等人進一步完善了新樂府概念。盧照鄰只是提出“發揮新題”,但他並沒有創作新樂府。之後杜甫創作了一些新樂府,但並未明確表示所作就是新樂府。元結也創作了一些新樂府,但他將其叫作“系樂府”。到了李紳、元稹,才把所作新樂府稱作“新題樂府”。到白居易,則明確稱作“新樂府”,即《與元九書》中所謂的“因事立題,題為新樂府”。可見,白居易所謂新樂府,也是指新題樂府。梳理“新樂府”概念出現的過程可以看出,從“發揮新題”,到“系樂府”,再到“新題樂府”,最後到“新樂府”,新樂府概念越來越明確。

  二

  在顛覆古樂府傳統上,元、白的態度更徹底,理論表述也更清晰。元稹《樂府古題序》雲:“至於樂流,莫非諷興當時之事,以貽後代之人。沿襲古題,唱和重復,於文或有短長,於義咸為贅剩。尚不如寓意古題,刺美見事,猶有詩人引古以諷之義焉……近代唯詩人杜甫《悲陳陶》《哀江頭》《兵車》《麗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無復倚傍。予少時與友人樂天、李公垂輩,謂是為當,遂不復擬賦古題。”元稹把是否諷諭現實作為評價樂府優劣的標準,他認為寫作古題不如借古題諷諭時事,借古題諷諭時事不如寫作新題。元、白把樂府的現實功用強調到了極點。白居易在《新樂府序》中表示:“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他認為新樂府在內容上必須為具體的現實政治而作,不能為了作詩而作詩,顯然很強調新樂府的政治諷諭性。而元稹所說的“沿襲古題,唱和重復,於文或有短長,於義咸為贅剩”,也較盧照鄰“《落梅》《芳樹》,共體千篇;《隴水》《巫山》,殊名一意”的說法更為犀利,對古樂府的批評也更加徹底。照此說法,古樂府就衹有文學價值而全無社會價值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