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日電/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共建“一帶一路”已經成為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台。作為“一帶一路”交匯點的重要樞紐城市,10年來,深圳主動作為、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帶著深圳的產品、技術和經驗漂洋過海,與共建國家的經貿往來不斷邁上新台階。據深圳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深圳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5107億元,同比增長16.0%,創同期歷史新高。其中,出口3320億元,同比增長34.0%,出口值居全國內地城市首位。
深圳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重要作用
深圳特區報發表廣東工業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廣東金磚國家研究中心(廣東省決策咨詢研究基地)主任蔡春林、廣東省新興經濟體研究會助理研究員蔡淇旭文章介紹,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相關合作碩果累累。深圳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積極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在科學技術、金融、經貿交流、基礎設施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發揮高新技術產業優勢,攜手共建“一帶一路”創新之路。深圳持續增強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主動對接全球科技創新資源,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路徑,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示範。一是深化“一帶一路”科技創新空間載體合作,如組織實施深圳-以色列科技項目聯合資助計畫等科技支撐計畫;二是聯合科技發達的“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基礎研究,如推動金磚國家未來網絡研究院中國分院、“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與轉移中心(深圳)等項目創新發展;三是攜手共建國家推動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深化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國際合作,共促“數字絲綢之路”建設。
注重提升金融服務支撐力度,不斷拓展跨國金融便利度。一方面,推動跨境金融服務平台新場景順利落地。截至2023年7月末,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轄內銀行在平台融資類場景下服務企業401家,同比增長61%,放款規模合計191.1億美元,同比增長36%,切實便利了廣東省中小微企業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展開貿易,方便了中小微企業融資和跨境資金收付,受到市場廣泛歡迎;另一方面,深化深圳證券交易所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證券交易所協作交流。多年前,深交所就已與12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與地區交易所簽署合作備忘錄,為共建國家交易所和監管機構提供定制化培訓。
發揮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要節點優勢,促進“一帶一路”經貿合作不斷走深走實。深圳市貿促委已在11個國家設立了海外經貿聯絡處,並建立起一系列深圳產品海外展銷中心,為深企提供產品展示、商貿配對、撮合洽談等服務;今年以來,深圳聚焦“20+8”產業集群,組織相關企業以展團形式赴境外參展,以持續推動深圳產品走向全球,助力企業更好開拓國際市場;在國家發展改革委通報的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深圳連續兩年被評為跨境貿易領域標杆城市,在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結果中,深圳“跨境貿易”指標排名第一。一系列舉措讓深圳外貿結構持續優化、穩中有升。
發揮綜合交通樞紐作用,加速“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互聯互通。2020年8月深圳首趟“灣區號”中歐班列比海運可以節省一半的時間成本,3年間該班列累計開行500餘趟次,貨運量4.9萬標箱,貨值超16億美元,為大灣區的汽車出口提供了一條安全、高效、便捷的國際物流大通道,成為綠色低碳、暢通安全、緊密連接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經貿關係的中歐貿易運輸通道;自2022年創新實施“海空港暢流計畫”改革以來,超15萬噸貨物通過該模式出口,保障貨物高效通關的同時,還提升了空港堆場作業效率及吞吐能力。越來越多的灣區產品通過深圳機場口岸銷往全球,出口貨物實現‘秒’速通關,貨物在場站停留時間縮短30%以上,貨物周轉效率提升約45%,釋放場站空間1600平方米,貨站保障能力從550噸/天提升至800噸/天。
利用“一帶一路”合作新機遇 持續深化經貿交流
文章指出,深圳是多重國家戰略交匯地,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在經貿交流、基礎設施、民生文化等方面,一直積極推動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合作。下一步深圳應從產業升級、供應鏈構建、招商引資、人才培育、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發力,持續提升國際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