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一帶一路”推動新型全球化
http://www.CRNTT.tw   2023-10-17 08:12:55
  中評社北京10月17日電/推動走向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新型全球化,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最現實的使命

  北京日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義桅文章稱,過去都是各種不同的文明,近代以來,歐洲率先實現工業化、現代化之後,就把自己說成是唯一的文明。文明從復數變成了單數,成為了普世文明。其他國家只能學他們。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每個國家都要找到自信,不是簡單的西化,而且簡單地學西方也學不了。

  2010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澳大利亞訪問時說,如果每個中國人都要過上澳大利亞人或者美國人的生活水平的話,地球無法承載。美國人曾經消費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原油,中國人口是它的四倍,所以這種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今天我們既要實現現代化,還要碳中和,當然就要創新。

  當今世界,近代以來的殖民體系並沒有完全崩潰,它的很多觀念還深入在很多人的腦海里,比如非洲一些國家的名字、首都、憲法法律都是按照西方的標準制定的,甚至名稱語言都是這樣。但他們的經濟基礎又比較落後,這就非常不匹配。民主要建立在一定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這種條件沒有達到,推行西方民主,造成了現在經常出現的蘇丹內戰等很多這樣的麻煩。所以,我們的改革開放先從經濟基礎做起,先經濟改革,再推動政治和社會的變革。這個邏輯,即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很重要。所以,要消除西方現代化造成的人與人、人與自然、國與國的這種矛盾。

  要在時間維度上消除殖民體系的遺毒,讓這些國家能夠實現經濟獨立、命運自主,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打造一種區域合作,逐步外溢。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消除實踐上從西方殖民者到近代以來的霸權體系形成的一種中心邊緣體系。今天的全球化是非常不公平的,有很多的問題,推動全球化走向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而不是逆全球化、脫鈎、斷鏈等,這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最現實的使命。

  “一帶一路”正在修復底層邏輯,讓全球化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是由內而外,從根上解決問題

  文章表示,中國發起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核心內容就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對接各國政策和發展戰略,深化務實合作,促進協調聯動發展,實現共同繁榮。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框架下,中國努力實現與共建國家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此外,中國一直致力於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的援助力度,促進縮小南北發展差距,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正在用實實在在的努力,積極維護世界公平與正義,推動新型國際關係落到實處。

  物流,在大西洋之間。光纜,把拉丁美洲、非洲沒有海底光纜連在一起,2016年,華為建了第一條從巴西到喀麥隆的海底光纜,所以互聯互通方面以前是不聯不通,通而不聯,甚至是被聯通。為什麼美國重視丹麥的通信,因為歐洲的很多海底光纜是通過丹麥接入的。所以,從天上地上海上網上,“一帶一路”正在修復底層邏輯,讓全球化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是由內而外,從根上解決問題。

  要推動什麼樣的“一帶一路”合作模式?核心詞是共商共建共享。有人說全球一體化不可能,在有不同價值觀的基礎上不可能形成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傳遞的是希望。我們將同各方繼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踐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弘揚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我們將建設更緊密的衛生合作夥伴關係、更緊密的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更緊密的綠色發展夥伴關係、更緊密的開放包容夥伴關係,為人類走向共同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