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8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不久前,由國際數據公司(IDC)、浪潮信息、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聯合編制的《2022—2023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在北京發布。評估結果顯示,2022年,中國整體服務器市場規模保持6.9%的正增長,占全球市場比重達25%,2017年至2022年的復合增長率達48.8%。從國家算力指數排名看,我國計算力水平位居全球第二,處於領跑者國家行列。
算力作為數字經濟時代新的生產力,對推動科技進步、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國算力產業不斷發展、創新能力日益提升,截至2022年底,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65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到180百億億次/秒。
隨著我國深入推進算力和應用融合發展,算力賦能效應更加凸顯。一方面,算力深度融入互聯網、通信、製造、科研等行業領域,為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另一方面,算力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成為推動新興產業成長的驅動力。
目前我國算力產業呈現出哪些發展新特點,又將如何賦能千行百業高質量發展?記者進行了採訪。
多行業需要算力支撐
從互聯網逐步向電信、製造、教育等領域拓展
前不久,雲上科研智算平台CFFF在復旦大學上線。該平台由面向多學科融合創新的智能計算集群“切問一號”和面向高精尖研究的專用高性能計算集群“近思一號”兩部分組成。
基於高速數據傳輸網和雲計算技術,部署在復旦校內的“近思一號”和托管在1500公里外阿里雲烏蘭察布數據中心的“切問一號”連成了一台真正意義上的“超級計算機”,以滿足不同應用場景下的科學智能研究與應用需求。
近年來,隨著科研數據和算力資源日益豐富,算力在科學研究各領域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