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生產有32個主要環節,常州覆蓋其中的31個,產業鏈完整度高達97%。這座城市目前擁有多座國內頭部動力電池“鏈主”企業生產基地,帶動正極、負極、隔膜、結構件等130多家規模以上配套企業快速發展。
產業鏈的集聚,延伸到整車製造。
在常州採訪,記者常聽到當地人不無自豪地說起“夢之隊”:城北有“比亞迪”,城南有“理想”,兩家整車廠直線距離不到40公里,2023年上半年兩家工廠產量達27萬輛。
通過強鏈、補鏈、延鏈,常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覆蓋傳動系、制動系、轉向系、電氣儀表系、燈具、汽車車身、汽車飾件等十幾個領域,3000多家相關製造企業匯聚於此,形成3000億元產值規模。
集聚效應,是汽車產業發展的突出特性。
上世紀80年代,大眾汽車進入中國,首先落戶上海。經過多年努力,首款車型桑塔納的零部件國產化率從不到4%提高到90%以上,一批零部件製造企業發展壯大。
現在,車程4小時範圍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既契合產業就近採購原則,能夠大幅縮減零部件運輸成本,也賦予供應系統快速靈活的響應能力,工廠能夠按照生產計畫隨時調配周邊企業零部件。
“得益於這種產業鏈基礎,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說。
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實現零部件本地化率95%以上,帶動上游360家供應商、10萬個就業崗位及7000億元累計訂單,60家中國供應商進入特斯拉全球供應商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