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評價是人才發展的基礎性制度,是科技界長期面臨的難題,關乎科研人員切身利益,‘破四唯’‘立新標’也是近年來廣大科技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的普遍期盼。”中國科學院人事局人才發展與政策處處長李園在接受中國青年報社近期的主題教育欄目《青年茶座》採訪時表示,人才評價“新標”如何“立”還需結合具體實踐來探索。
今年開展主題教育期間,中國科學院把人才分類評價改革試點作為一項重點推進的工作任務,同時進一步推動新出台的培養支持青年人才的改革舉措落地見效,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擔重任。
正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葉曉彤,即將走上科研崗位,未來已經是她不得不思考的事情。
她感慨,“青年科技工作者壓力依然較大。”這名年輕人希望,在人才培養體制和評價體系建設上,可以添加必要的心理支持、身體健康支持,以及補充人性化的關懷。她也很關心,中國科學院的人才分類評價體系改革落地後,將會如何對青年人才進行評價。
據李園介紹,在今年開展的主題教育中,中國科學院堅持試點先行,制定了人才分類評價改革的指導規範和試點方案,選取了15個代表性強、工作基礎好的研究所作為試點單位,按照四類不同科研活動類型的工作特點和目標推進。這四類包括原創和前沿導向的“基礎科學研究”、需求和應用導向的“技術科學研究”、國家重大戰略和系統工程導向的建制化“工程技術研究”,以及“科技支撐保障”。
他以“科技支撐保障”這一類為例:針對科技支撐保障方面的工作,像維護儀器設備的這類群體,他們不用靠發論文和爭取科研項目晉升,只要保障儀器高水平運行、獲得服務對象認可就行,在考評時會分類做好評價。
“總的來說,要明確評價導向,改進評價標準、方式、機制,實行分類管理,完善人才評價的相關人才管理制度,探索具有科學院特色、符合科學院實際的人才分類評價體系。”李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