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第六屆大賽金獎的貴州大學“博士村長”項目開創了產業振興、造血扶貧的嶄新模式,將科研與扶貧有機融合,扶貧足跡遍布整個貴州,下鄉服務上萬次,真正做到“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村裡的鄉親們,是朋友也是同事!”疫情防控期間,電子科技大學的“沈廳築夢家庭農場”項目通過新媒體平台直播帶貨,創新“紅旅”賽道精準扶貧模式,一個月內幫助果農銷售柑橘超1500萬公斤,增加崗位6萬人次,實現銷售收入增長5倍。
各地各高校依托“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結合紅色資源優勢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
從井岡山老區走出的“百年好合”項目,針對井岡山旅遊勝地和當地林地多的特點,打造了“大百合生態農業+旅遊”的產業模式,為當地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今,項目團隊負責人趙延寬創辦了自己的公司,繼續為革命老區貢獻力量。
據介紹,截至去年8月,累計有98萬個創新創業項目精準對接農戶255萬餘戶、企業6.1萬餘家,簽訂合作協議7萬餘項。“紅旅”已成為一堂融合了黨史教育、創新創業與鄉村振興的“思政金課”,助力更多青年學子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緊跟時代需求
貢獻青春力量
■湧現諸多緊跟前沿科技、瞄准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