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多渠道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費底氣。二十大報告提出,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為居民部門提供新的增加財產性收入的渠道,這就需要政策支持資本市場發展,在當前權益類資產的估值水平總體偏低的情況下,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同時積極鼓勵機構投資者的長期資金入市,在高水平開放政策下提高外資的入市比例。《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中還提出,要完善股份制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分紅制度。完善股票發行、信息披露等制度,推動資本市場規範健康發展。創新更多適應家庭財富管理需求的金融產品,增加居民投資收益。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
第三,積極倡導第三次分配,改善居民部門內部的收入結構,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占比。中國居民收入結構中,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占比過高現象長期存在,發展社會慈善事業、鼓勵富裕群體捐款非常必要。中國目前社會捐款規模占GDP的比重與全球平均水平相比,差距非常大,故發展空間也很大。通過促進第三次分配規模不斷擴大的方式,可以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從而促進消費。
文章指出,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在防疫政策優化的背景下,不僅能夠改變需求收縮的現狀,還可以提振信心、扭轉預期轉弱局面。國家把更多的財政資源向居民部門傾斜,比向企業部門傾斜更符合底層邏輯,更有利於穩增長的可持續性。目前,中國的資本形成對GDP的貢獻仍在40%左右,大約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未來要實現“把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的目標,建議未來最終消費對GDP的平均貢獻上升至65%—70%,資本形成對GDP的平均貢獻下降至2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