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把汽車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http://www.CRNTT.tw   2023-01-09 02:57:00
  中評社北京1月9日電/2022年已經收官。雖然全年汽車產銷數據還要等到下周才能正式發布,但根據各大車企公開的產銷快報分析,這一數字有望超過2680萬輛,實現2%的微增長。在疫情衝擊、芯片短缺和原材料漲價的背景下,能實現正增長實屬不易。
  
  2023年徐徐展開。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斷優化,人們對逐步走出疫情影響,穩定經濟增長又增添了新的信心和期待。不過,與此相伴的是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政策的不再延期和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全面退出,讓今年汽車產業走勢又充滿變數,引發業界擔憂,怕“車生產出來了,沒人買了”。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中央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汽車無疑是重要抓手。作為僅次於房地產的大宗消費品,汽車產業鏈長、關聯度高、消費拉動大,對國民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汽車製造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8.67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6%;汽車類零售額達到4.4萬億元,占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9%。同時,其對上游鋼鐵、石化、橡膠、玻璃、電子和下游金融、保險、維修、旅遊、租賃等產業拉動效應明顯,是名副其實的宏觀經濟“穩定器”。
  
  更重要的是,汽車業已成為當前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平台和力量。恢復和擴大汽車消費,不僅有利於穩增長、穩就業、穩預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而且有利於加快推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為建設製造強國和科技強國提供重要支撐。
  
  關於如何恢復和擴大汽車消費,業內的討論和建議也不少。有呼籲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延期的,也有要求新能源汽車補貼暫緩退出的,還有建議出台新一輪汽車下鄉政策的。在筆者看來,一方面,要把恢復和擴大汽車消費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
  
  需求產生供給,供給同樣創造需求。梳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經驗,除了得益於政策的有效引導和有力扶持外,很重要一點就是企業通過創新驅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了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產品的極大豐富。
  
  要看到,10多年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產品不足30款,如今已超過300款。這些不同的產品,不僅滿足了消費者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而且也成為汽車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推動力。其中,五菱宏光MINI EV、埃安Y和特斯拉Model Y等已成為公認的明星車型,而比亞迪DMI超級混動技術打破了祗有日本車企才能做好混動的神話。
  
  另一方面,也要為汽車消費創造一個良好環境。當前我國千人汽車保有量已有200多輛,但這一數字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考慮到能源、環境和交通等因素制約,以及網約車、分時租賃等出行模式對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包括中汽協、國家信息中心和清華大學等單位在內的研究團隊,經過科學測算後均認為,我國汽車年銷量超過3000萬輛還是有可能的。這意味著,我國汽車年產銷量還有一定增長空間。
  
  汽車是人類工業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一味地限行限購,不僅解決不了擁堵問題,反而會扼殺市場與產業的積極性。
  
  如何更好地改進道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讓消費者買得起汽車,用得起汽車,並以擁有汽車而感到幸福,不僅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也是當前恢復和擴大汽車消費必須破解的難題。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忠陽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