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2月5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國有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已超額完成全年1.6萬億元增量目標;前10月,全國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5.28%,較2021年下降0.42個百分點;截至9月末,民營企業貸款餘額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2.4%……近期數據顯示,金融對民營、小微等市場主體幫扶持續實現“增量、擴面、降價”。
隨著前期政策加速落實,以及後續更多高“含金量”政策實施,民營小微企業有望在延期還本付息、融資擴面、降價、提質方面獲得更多支持。與此同時,金融機構通過金融科技賦能,進一步提升服務質效。
精准發力 定向幫扶市場主體
“要是沒有建行幫助,我們可能早就貼上‘旺鋪轉讓’的字條了。現在客流已經恢複到之前水平,房租和工資支付都沒有問題,真是幫我們解決了‘頭等大事’!”廣東省佛山市“你好漂亮”理發店店主周明春說。“鋪位租金2萬元,員工工資8萬元,再加上水電物業等費用,每個月固定支出就超過10萬元。”
不少企業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面臨著與周明春類似的困境,迫切需要銀行支持解決資金問題。“民營、小微企業是穩就業主力軍,但這類企業往往抗風險能力較差,其經營更易受到經濟形勢波動的影響。”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表示。
在了解到周明春的困境後,當地建行向他推薦了“善擔貸”普惠金融產品,通過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擔保,可以為小微企業融資增信。“申請的第二天,建行就把250萬元的‘善擔貸’發放到我們的賬戶上。十多個員工的工資有了著落,店鋪能够繼續經營。”周春華說。
銀行服務迅速跟進,離不開金融政策靠前發力、適時加力的支持。在宏觀審慎評估(MPA)中,央行階段性增加小微和民營企業融資等相關考核指標,引導金融機構支持小微和民營企業。銀保監會多次強調,加強對包括民營、小微企業在內的重點領域精准發力,要求金融機構在市場化原則下主動做好貸款授信等服務。
“真金白銀”到位早一點,企業生機與活力就多一分。數據顯示,針對民營、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的政策已加速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