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銀行(圖源網絡) |
中評社北京8月30日電/據證券日報報導,近期,銀行密集召開2022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關乎銀行盈利情況的“息差”話題屢被提及。多家銀行管理層直言,“穩息差面臨壓力。”還有銀行表態稱,“下半年仍然把穩息差作為經營的第一個主題。”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銀行需持續優化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在資產端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力度,挖掘有效的信貸需求,“以量補價”效應能在一定程度緩釋貸款利率走低對息差的影響。同時,進一步優化負債端結構,減輕資金成本壓力,為獲取穩定息差提供更多操作空間。
銀行息差面臨下行壓力
日前,中信銀行副行長、財務總監王康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中信銀行持續響應“讓利於實體經濟”的相關政策,加上政策利率連續下調、信貸需求不旺、存款成本相對剛性等因素影響,淨息差方面確實面臨很大下行壓力。
交通銀行副行長郭莽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下,商業銀行的息差都將面臨一定下行壓力。
“今年以來,為推動金融機構讓利於實體經濟,LPR已多次壓降,銀行實際貸款利率不斷下行。貸款是銀行最重要的生息資產,一旦利率下行,難免會對銀行息差構成壓力。此外,債券市場利率也持續下行,銀行通過配置金融資產獲取的收益也隨之下滑。”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東方金誠金融業務部副總經理李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從資產和負債兩端進行了分析:資產端方面,上半年受寬信用政策實施、有效信貸需求下降等因素影響,商業銀行信貸增長乏力,且LPR多次下調,貸款收益率呈下降趨勢。負債端方面,商業銀行之間的存款競爭壓力依然較大,核心存款成本相對剛性,負債端結構及成本調控難度較大,存款利率下調幅度不及資產端收益率下降幅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