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增長來看,歐元區國家的經濟增長陷入衰退應該是個大概率事件,這也是造成前面所說的那個短期預期惡化,導致金融機構拋售歐元來換取其他貨幣的一個主要原因。
在歐洲國家的經濟結構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本來經濟增速就比較低,一旦面臨著像俄烏戰爭這樣的供給衝擊,叠加新冠疫情對供給的影響和對消費的抑制,其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就開始逐步加大。
這一輪供給衝擊,除了疫情的影響,主要是俄烏戰爭的影響,其對歐洲的影響,比全球任何地區的影響都要大,德國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居然超過了30%,這是二戰以來的新高,這毫無疑問跟俄烏戰爭帶來的原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原材料的價格上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原材料的供給衝擊,不僅僅是影響價格,也影響生產,因為成本提高,廠商就會減少,產量減少,消費者會減少需求,所以總體來看,俄烏戰爭帶來的這個上游能源和原材料的供給衝擊,既是造成歐洲通脹率比較高的原因,同時也是造成其經濟衰退的重要原因。
第二個重要因素就是物價。目前來看,歐元區5月份的CPI價格上漲的幅度,跟美國差不多,都在8%以上,但是其PPI的上漲幅度卻遠遠大於美國,德國的PPI達到30%以上。
考慮到美國的經濟增速,尤其2021年比較高,因此,雖然也有通脹的風險,但人們普遍預計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會顯著高於歐洲,同時它的物價回落的速度也會領先於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