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辛苦攻關
很快,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朱宜萱教授團隊開始了莫高窟整體測繪數據采集工作。
2007年11月,研究激光掃描、剛剛博士畢業的黃先鋒來到了敦煌莫高窟。他要做的,是用激光掃描石窟。第一次以崖體作為測試對象進行測試掃描,掃描儀精度低、速度慢,效果很不好。經過構網、拼接、去噪等技術處理,數據質量依然不高。
幾個月後,黃先鋒再次來到敦煌。這一次,掃描儀的問題解決了,但沒有能用的數據處理工具,數據處理的結果,依然無法真實反映塑像及其紋理的面目。
“壁畫、佛像是曲面的,拍攝的照片容易發生形變。變形的圖片貼到立體的‘骨架’上去,總是對不准。”一周後,黃先鋒再次帶著遺憾作別河西走廊。
2008年6月,不服輸的黃先鋒第三次來到莫高窟。這一次,團隊中還有一名成員,李德仁院士的博士生張帆。
經分析,塑像的數字化完全是在光照下進行的,而室內非自然光狀態下,因角度和視線的不同,呈現的圖像紋理是不一樣的。黃先鋒決定棄用國外的商業軟件,打造一款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主紋理映射軟件。
那段時間,團隊白天在石窟內采集數據,晚上繼續回到出租房開發軟件、研究技術。為表決心,他們在敦煌市區找了家路邊理髮店,一人花10元錢剪了個光頭,笑稱:“不完成任務,就別想著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