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教育機器人工程中心主任姚有傑表示,數字化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包含四個維度:教學設備、教師、學生、教學環境。“以虛仿實驗和數字孿生為例,它改變了實驗和實訓的方式,用高度仿真的虛擬設備模擬現實物理空間的設備,學生先在虛擬環境裡操作,鞏固知識和技能,接下來到真實環境中實踐,起到學習和培訓的作用。”姚有傑介紹,我國從2017年開始打造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計畫一期到2020年建成1000個國家級項目,2019年後並入“五大金課”、本科一流課程,2020年11月公示了700餘門課,包含46個專業大類的168個專業,職業院校也在重點打造基於專業的虛擬仿真實訓基地。
“2012年是世界‘在線教育元年’。從那時到現在,‘教’與‘學’的形態,無論是內容、形式還是場景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中關村教育投資管理合夥人於進勇表示,“一位老師說,他在過去20年一共教了2000個學生。今天下午線上一堂課,在線的學生就達到了3000人。一個學期教的學生數量相當於過去20年的總和,這就是在線教育帶來的巨大價值,效率大幅提升,成本自然而然就下降了。”
個性服務不足、互動體驗欠佳,資源瓶頸仍待破解
那麼,這些數字化課程資源究竟是否受學生青睞呢?
“線上課程一般比較精煉,不像有的線下課堂老師會有些發散,讓我們抓不到重點。慕課課程大多重點鮮明、條理清楚,配套習題也會緊扣重點難點做有針對性的訓練。此外,聽慕課還可以自己把控時間,不像線下課程,有時候‘不在狀態’,但必須按課表時間上課,這樣更靈活、效率更高。”廖敏悅最欣賞的是慕課的時間自由度和講解條理性,“此外,傳統課程一般比較嚴肅,而慕課的討論區很活躍,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其他同學對課程內容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