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周茂華認為,關閉一些網點的同時又新開一些網點,總體上物理網點並未明顯減少,並不會迎來“關停潮”。假如部分網點的盈利持續無法覆蓋成本,並且在獲客方面沒有優勢,就可能被裁撤或與其他分支網點合併,這屬於正常市場化行為,未來銀行網點調整將是常態化。
移動支付盛行,金融服務無處不在,要說網點沒有危機感誰也不會相信。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建議,網點調整優化,要根據銀行的特點做出選擇。不同類型的銀行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通過優化網點空間布局結構、推進網點數字化轉型、適當撤並低效網點等措施,降低網點運營成本,提升各項服務質量。
婁飛鵬表示,目前來看,儘管與線上渠道相比,網點渠道成本較高,但網點是銀行與客戶面對面溝通交流的主渠道,是維護客戶關係的重要因素,金融科技還不能完全替代網點,長遠來看預計網點也不會全部消失。
網點雖然有較長時期存在的價值,但並不意味著可以一成不變,需要對其價值意義進行新的定位。一是線下服務相對線上服務來說不太方便,但業務辦理中有人工複核和機器識別過程,金融風險防範上了“雙保險”。二是網點可作為產品宣傳推介、品牌價值提升的一個渠道,增加銀行自身的實際價值。三是網點不再提供簡單的金融服務,還需根據周圍生態環境變化不斷叠加功能,比如咖啡銀行、書店銀行、綠色銀行等。
未來,銀行網點的路該如何走?專家建議,首先要建立更加科學的網點評價機制,在內部改變對網點的考核。不但要關注營業收入、利潤等,還要關注網點的無形價值。其次要從系統、前瞻的角度,適度控制網點數量,做好網點規劃布局,對不同的網點從功能定位、資源配置等方面實施精細化、差異化管理。最後推動網點從結算交易向滿足客戶多元金融需求的營銷和體驗服務轉變,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