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打造農業“數字生產”高地
數字農業的實質是用數字技術開展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將之運用到全產業鏈環節,以提高農業的數字化水平。目前,我國通過互聯網銷售的農產品規模依然偏小,傳統線下批發、零售渠道的數字化水平不高。主要原因在於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程度較低,價值鏈短、附加值低、品牌意識薄弱,單戶農民較難大規模自主銷售。
“縣、鄉、村數字治理人才稀缺,基層農業數字治理能力薄弱,反映的是農業領域新基建的滯後。”霍學喜說,數字化生產需要長時段、多維度的數據采集分析,在此基礎上建立生長模型並進行智能決策。除了大電商,許多涉農的電商還沒有實現數字化,只是網絡化。
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要鼓勵要素下沉,融入數字化技術,深入進行新基建。一是要規模培養既懂電商也懂農業的新農人。二是要重視農業新基建。搞農業新基建就像修立交橋,要有超前思維、提前謀劃,統籌考慮道路、出口等配套設施,避免重複。三是深入開展管理體制改革。數字技術首先要解決精准計算和識別問題。提升效率的同時,也會導致管理層級扁平化,需要更深入開展農業管理體制的改革,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
在農業新基建中要格外注意防範風險,不能採取粗放舉債的方式。中央發行鄉村振興專項債,用於基層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雙基”建設,重點向人口大縣、農業大縣、產糧大縣傾斜。缺什麼補什麼,資金要用在刀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