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地實則糧豐,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是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的關鍵所在。經過多年實踐,中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當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仍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的重大制約因素,高標準農田建設仍然存在諸多短板和挑戰。比如,在建設前期存在標準偏低等問題,部分已建高標準農田有待提質更新;高標準農田新建任務落地難度加大,建設成本日益提高;仍有部門之間職責邊界存在模糊不清狀況,影響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隨著每年建設面積的增加,建後管護的形勢也日趨嚴峻等。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劉興評論文章指出,做好高標準農田建設,應從以下幾方面著力。首先,要立足於問題導向,針對突出矛盾補短板、強弱項,在確保完成建設目標任務基礎上,注重解決事關長遠的體制機制問題,打基礎、立支柱、定架構,構建更加完善的農田建設工作格局,為統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造有利條件。其次,要進一步健全投入機制,加快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財政補助資金穩定增長機制;大力推進創新投融資模式試點,支持金融、信貸、保險和社會資本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受益主體籌資籌勞,構建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長效機制。再次,還要進一步理順建設管理機制,破解高標準農田建設仍然存在的權責不清、多頭管理等突出問題,加快形成分工明確、層次清晰、上下銜接的人才隊伍體系,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管理工作高質量運行。
文章強調,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一項長期性、戰略性舉措。令人欣喜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均強調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今後一個時期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當前,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建好、管好、用好高標準農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堅實支撐,讓更多的“萬畝田”“噸糧田”“高產田”,成為田野的希望、“三農”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