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模式,“千年商都”乘勢而上。依靠數字手段,廣州將觸角延伸至城市治理“無人區”,在更廣範圍實現更深層次的精細化治理,力求找尋城市資源配置的最優解。
“每逢雨季,城市看海”,這一局面將有所改變。
一張實時變化的內澇風險圖,在屏幕上不住跳動,為精准施策提供技術支持。全市布局的495個內澇監測點建設和395個水雨情站點,實現“厘米級”“分鐘級”監測,並且綜合考慮了降雨、地形等因素,複核截流、調蓄和外排能力,它將於明年汛期前發揮實效。
隨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深入發展,城市治理不僅要求數據“說話”,更要求數據會“思考”。
2020年上半年,廣州越秀區某街道發生一家兩口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在附近陸續排查出6名病例。但奇怪的是,三棟樓相背建造,出行路徑沒有交叉,生活也沒有交集,到底是通過什麼途徑感染的呢?
為了找到答案,工作人員依托智慧廣州時空信息雲平台提供的1:500地形圖,構建了三維傾斜實景模型、數字高程模型,並製作了《疫情暴發點及排水管線地勢圖》,通過排查排污排糞管道,找到破損處;結合雲平台的時空分析預測,並通過對氣象和地勢條件的綜合研判,結合專業的疫情傳播分析,判斷前幾日下雨時,帶病毒的糞水隨雨水流向地勢低窪的後兩棟樓處,後來得以證實。
“時空信息的統一,讓智腦有了更多對比、分析、預測的空間,為輔助人腦進行綜合判斷,提供更好支撐。”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林鴻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