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開始,123項高頻政務事項“入駐”廣州市中國建設銀行網點的智能櫃員機,銀行大堂經理成為“兼職客服”,打通政務服務在社區的“最後一公里”,同時避免出現老年人無法適應的“數字鴻溝”。
數字技術深入城市生活“神經末梢”,市民感受到更有“溫度”的政務服務。而對於企業來說,只有精准對接企業需求、真正解決辦事障礙,才能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從各部門間“馬拉松式”提交紙質材料,到“一張表”全部解決,同樣是辦理企業醫療許可證件,廣州市民楊女士親身體驗了一把“一網通辦”帶來的便利與高效,“只需在線上填一張表就辦完了,以往沒有兩個月根本辦不下來”。
在廣州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的支撐下,楊女士過去辦證所需要的營業執照、法人、稅務等一系列證明材料的審核都能夠在後台執行。
大數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為。廣州通過搭建起政務數據樞紐,各部門間的政務數據實現暢通流轉。時間成本、中介成本、人力成本的縮減,讓企業“輕裝上陣”,把更多精力放在自身運營中。
截至今年12月初,廣州市政務信息共享平台接入單位151家,匯集數據超166億條,日均交換數據超4300萬條;廣州市電子證照系統已上線656種證照,簽發1933萬張電子證照,可調用省級部門簽發的戶口簿、身份證、社保卡等3000萬張,並實現超100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免證辦。
“想要真正建設好‘數字政府’,需要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礎上,制定數據共享的規則來打破各個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從而實現有價值的數據共享。”廣東省通信產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董事陳洪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