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觀眾一方的參與程度上看,作為粉絲的觀眾較之此前也有了更多實際的參與感。在競演的各個階段,選手的排名和去留都直接與觀眾的投票數息息相關,所有觀眾都被賦予了一個新的身份——“製作人”。全民自主造星的時代真正來臨,這也使得觀眾和節目之間的互動和黏連性達到了一個從未有過的密切度——每一位參與投票的觀眾都可以自信地認為,是自己那至關重要的一票將心儀的選手送上了數量有限的王座。觀眾不再只是受眾,而是創始人,是上帝視角的參與,如此掌握生殺大權,從受眾到創始人、締造者的轉變,在國內選秀節目中是絕對的首創,龐大的觀眾群基數和全程緊密參與的性質,也決定了此類節目中植入廣告的數量和頻率。
複制量產與舞台多樣化的突出矛盾
作為挖掘和培養新藝人的方式,“練習生”制度在日韓文娛產業中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體系,也是傳播韓流文化、日系文化的主力軍,目前國內接受“練習生”訓練並成功出道且有可持續發展前景的藝人並不很多。在熱度和資本的催生下,近兩年來國內演藝市場一夜間湧現出了大量的練習生,不少經紀公司廣撒網,急“征兵”,只要年齡、外形過關,對舞台表演有熱情、懷有明星夢的年輕人都是可收納的對象,經過數月的填鴨式訓練,就可以作為代表公司的練習生投身到各大團體選秀節目中來。在自我介紹中,除了個人參賽選手,幾乎所有人都有一個統一制式的名稱:某某公司練習生。這也是公司在鏡頭前不斷露出的植入宣傳方式之一。對推選練習生的公司而言,每一次決選都有如一場押寶,推送出去的練習生基數越大,經過殘酷賽制角逐留到最後的人越多,“中獎”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