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最新日本政府反論”讓對日民間索賠很難辦
http://www.CRNTT.tw   2017-08-30 14:27:35
 

  管建強指出,從歷史事實和法理而言,中國政府當然有依據證明中國民間個人的請求權並沒有放棄。他介紹說,比較而言,韓國在救濟受害者的問題上,其採取的措施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韓國政府將1965年的《日韓請求權協定》中“兩國間的財產和請求權問題已完全解決”的條款解釋成“‘慰安婦’等問題並不在此範圍內”,並主動出擊,要求與日本政府磋商“慰安婦”問題的解決;第二,接受被日本奴役的勞工在韓國境內起訴,具體對象僅限於日本加害企業,而不包括日本政府,這樣的處置回避了國家主權豁免的障礙。

  韓國的外交和司法實踐,為亞洲其他受害國家樹立了解決戰爭遺留問題的參照。韓國法院在管轄民間對日加害企業的索賠案件方面,早已令日本政府習以為常。

  管建強指出:“在處理民間個人請求權的問題上,依循法律的規範來處理是明智的。如果法律的問題非得要用政治的方式來處理,往往會留下某種病灶。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發表後,在1978年10月,14名日本甲級戰犯的牌位列入靖國神社合祭,其後,日本多位首相無視《中日聯合聲明》確立的精神,公然參拜靖國神社,他們分別是大平正芳(參拜3次)、鈴木善幸(參拜9次),中曾根康弘(參拜10次,198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40周年之際,以首相公職身份正式參拜靖國神社)。此後的橋本龍太郎、小泉純一郎和安倍晉三都積極參拜過靖國神社。”

  顯然,中國的善意並沒有換來日本政客對歷史的真正反省,日本政府要員屢屢參拜靖國神社、否認“南京大屠殺”,使得中日兩國政治關係在恢復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後又面臨新的考驗。

  (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