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習近平在福建的探索與實踐
http://www.CRNTT.tw   2017-08-06 09:48:38
資料圖:習近平
  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福建這塊充滿激情的熱土上,習近平同志懷抱一顆赤子之心,探索奮鬥了17年多,在改革、開放、發展、黨的建設等一系列重大領域,在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探索中,取得了極其豐碩的成果,至今仍閃耀著真理的光芒。

  黨建篇·山海情懷 赤子初心

  ——“他對老百姓的感情最深”

  1988年6月,34歲的習近平赴任寧德地委書記,成為當時寧德地委班子中最年輕的一個。

  1992年出版的《擺脫貧困》,是習近平寧德兩年艱苦工作生涯的全面寫照。全書12萬字,共收錄了習近平在寧德工作時的29篇講話和文章。這本書體現了習近平同志扎根艱苦地區帶領群眾擺脫貧困的堅定理想信念,每一篇都能看到他滿滿的為民情懷,在他心裡從來沒有一刻忘記人民。

  1988年6月,一到寧德赴任,習近平就一頭扎進了基層。第一個月,習近平輕車簡從,只帶著兩三個人下鄉調研。第二個月,習近平還是調研,基本是2天一個縣,每個縣的主要鄉鎮、村莊都要走一走。到任不到3個月時間,習近平走遍閩東9個縣,後來又跑了絕大部分鄉鎮。

  習近平第一次去屏南調研時,當地老百姓拿出艾葉蛋招待他——用艾草熬出的熱乎乎的湯汁,衝進打散的生雞蛋裡,再加些白糖攪拌一下,這是當地招待貴客的“最高禮節”。工作人員擔心習近平喝不慣,連忙阻止。習近平擺擺手說:“要是不喝,老百姓就覺得你是官,你和老百姓就有距離了。”他二話不說端起碗把艾葉蛋喝了下去,老百姓很高興,一下子就和他熟絡了起來。

  1989年7月19日,習近平頂著炎炎烈日,徒步到不通公路的省定特困鄉——壽寧縣下黨鄉現場辦公,當時辦公地點在廊橋邊上的土坯房裡,午休吃飯就安排在廊橋上。1989年7月26日、1996年8月7日,他又兩次來到下黨,協調解決下黨建設發展難題。

  下黨鄉的徒步調研,正是他所倡導的“現場辦公下基層”的起點,隨後逐步建立以“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為主要內容的“四下基層”工作制度。

  深入基層調研,傾聽群眾聲音,汲取各方智慧,更加堅定了習近平帶領幹部群眾加快改革開放、致力擺脫貧困的決心:“我覺得越是艱苦的地方、困難的時刻,越能磨練人的意志、鍛煉人的能力”“我們需要的是立足於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幹,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我們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燒三把火希圖僥幸成功的投機心理;我們需要的是鍥而不舍的韌勁,而不需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散漫。”

  他調任福州時,人民日報有一篇“閩東脫離貧困線”的報道,他得知後表示:“我也堅信,‘億萬千百十,皆起於一’,閩東跨越了這一條‘貧困線’,若能繼續臥薪嘗膽,矢志如初,再接再厲,奮鬥不息,必能徹底擺脫貧困。”

  “我們工作目的是為人民服務,不僅要對上面負責,而且要對群眾負責,為人民做主。古時候的縣官尚且還有擊鼓升堂,為民申冤,而我們卻成天忙於開會,很少主動去抓這種事,這是不應該的。”1988年12月20日,習近平率先到霞浦縣接待來訪群眾,在當天的總結會上他這樣說。這一次接訪,也揭開了寧德地縣鄉三級領導下基層接待群眾來訪日曆的第一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