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時報:立即停止適用一例一休
http://www.CRNTT.tw   2017-01-12 09:24:55
一例一休記者會(資料圖片)
  中評社台北1月12日電/一例一休引發的負面衝擊與社會不安,遠高於政府當初預期,為避免後遺症與不利影響繼續擴大,政府應立下決斷暫停實施一例一休,並盡速研擬適用不同產業的勞工法令,否則最後不只淪入工商團體所說的:資方、勞工、消費者“三輸”局面,更嚴重的是,對景氣的復甦及長期經濟成長都會造成不利影響。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世界各國幾乎早已全面實施周休二日,我遲至現在才修改《勞基法》,讓周休二日上路,政策原本無誤,亦有助提升勞工權益,讓勞工在工作、家庭與個人生活上能更平衡,但錯在政府的心態,視企業如盜賊,擔心企業以取巧、甚至非法手段強迫勞工加班,因此大幅縮減應有的彈性,同時大幅提高加班費計算方式。 

  修法過程中學界與業界早已多次呼籲,政府應給予企業更大的彈性,也警告失去彈性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但政府與立委們仍在高舉勞工權益大旗下強行通過。實施後果然各行業大亂,不僅成本增加,連排班都出現困難,醫院門診被迫縮減、病人擠爆候診室;勞工大嘆收入減少,消費者抱怨物價上漲,資方更為成本上揚、營運困難跳腳。工商團體痛陳政策造成“三輸”,島內著名流通業教父、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為此痛批政府荒謬,媒體報道便利商店可能放棄24小時營業制度,並非無的放矢。 

  深究起來,一例一休的荒謬及後遺症,在於政府拿一個30多年前,針對工廠生產線訂定的勞工法令,硬要套入知識經濟時代。台灣服務業產值與就業人口早已遠超過製造業;就製造業本身而言,知識密集科技產業也已過半,責任制成為工廠管理主流。政府卻要求所有企業,不分產業、工作型態,都要穿上30年前做出的小鞋,而且不給予任何彈性,痛苦與適應困難可想而知,稱之荒謬立法並不為過。

  修法已錯,執法更錯上加錯,負面效應當然失控。勞檢單位在一例一休上路後加強檢查,號稱“保障勞工權益”。勞檢第一件事就要求出示勞工出勤、簽到紀錄;但許多企業早已取消“簽到、簽退”這種20世紀管理規範,這種執法是逼企業“偽造文書”。《勞基法》早已不適用21世紀,官員們只要看看周遭家人、朋友,甚至自己的工作型態,應該就會發現,很少人還從事可切割清楚、朝九晚五的工廠式固定工作,倒是異地工作或無固定場所、無固定時間的工作日增,《勞基法》的不合時宜盡在其中。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