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劇目的分類指導
李威(中國舞台美術學會副會長、中國戲曲學院舞美系主任):
中國戲曲舞台美術有特殊性,在文化傳承與創新方面有獨特的規律,需要舞美設計師們更加深入研究。中國戲曲發展歷史中新型演出技術的介入每次都帶來新的繁榮,比如20世紀初葉上海京劇的快速發展,舞美技術的應用(機關布景和電影手段)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的發展必然面對新的問題,遇到問題我們經常會說要回歸戲曲藝術的“本體”,正是這個“本體”,需要大家認真研究。沒有抽象的或者概念的“本體”,戲曲藝術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面貌和獨特的美,都對新創劇目舞台美術有啟發。這些都是未來需要我們深入研究的課題。
目前國內在生產原創劇目的同時,大量的傳統戲曲劇目、整理改編傳統劇本的戲曲劇目也在不斷上演。演出規模從大型投資的新創劇目,到下鄉演出的中小型劇目,種類極其繁多,劇團的運營模式也具有很大的差異。舞美工作者經常遇到一個劇目同時要參加大型戲劇節,又要下鄉演出,這是很難兼顧的局面。
建議應該從文化部或者中國舞美學會的角度建立劇目分類指導的意見,將劇目演出分為大型投資的原創劇目、保留常演的中小型劇目兩類,以不同的方式指導,建立國內優勢互補的演出運營模式。原創劇目強調藝術性,保留常演劇目,強調普及和運營成本的節約。
近年來,舞美行業產生的許多資源浪費的盲目製作(不切實際的大製作),大多不是出於劇目創作的本來需要,很多是功利主義的結果。現在國家級的藝術節壓縮了評獎數量——“淡化評獎加強評論”,目的也是減少劇目創作的功利主義傾向。每個新劇目創作首先應該盡量多地投入時間,讓主創人員有充足的時間更加嚴肅地創作。每個劇目的舞美創作至少應該有10個月左右的時間。其次是舞美創作要避免簡單的重複和樣式搬運,真正形成“一戲一格”,回到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中。
目前我國舞美行業內的創作人員業務水平差距過大,文化部的2016年戲曲人才培養“千人計畫”是一個非常好的措施,在未來5年為戲曲藝術人才的綜合水平提高起到推動作用。
但即使5年完成對1000名人才的業務培訓也遠遠不能達到戲曲藝術行業對人才水平的要求,舞台美術學會還應該利用多種方式進行在職舞美人員的專業培訓。今後我們還將探索更多方法提高舞美人員(特別是地市級、縣級劇團)的綜合創作能力,力爭使行業內更多的人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