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21日電/城市現代化在現代化建設大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實現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這個“火車頭”。如何理解和發揮城市現代化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火車頭”作用?日前,記者帶著這個問題,走訪了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楊開忠。
記者:如何看待城市現代化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大格局中的重要意義?
楊開忠: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這是中央首次明確把城市現代化作為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對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城鎮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歷史過程,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的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工業革命以來的人類社會發展史表明,一國要成功實現現代化,必須注重城鎮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城鎮化率已達56.1%。根據世界城鎮化發展規律,我國處於城鎮化率30%—70%的快速發展區間。在未來較長一個時期,我國現代化將繼續表現為以城市為中心的集散與進化。但如果延續傳統城鎮化模式,就可能使國家發展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進而耽誤社會主義現代化總體進程。大力推進城市現代化,可以充分發揮城市作為現代化建設“火車頭”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從傳統城鎮化向新型城鎮化的轉變,切實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助推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