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走向國際
今年4月中旬,“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在首都師範大學成立;6月底,“希臘研究中心”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揭牌。
“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的首席專家、著名俄語文學翻譯家劉文飛教授向媒體介紹稱,所謂的“斯拉夫學”,於18至19世紀之交形成,其研究涵蓋各斯拉夫國家的文學、語言、藝術、哲學、歷史、宗教、政治、經濟、軍事甚至科學等,是一門極具包容性和交叉性的學科。
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希臘研究中心”,屬該校跨文化研究院的項目,其指向亦是“國家資政的智庫”,計畫於2017年進入教育部國別研究基地。
據該中心負責人胡繼華介紹,成立希臘研究中心,是國家戰略的需要,也是高校科研組織方式和研究形式的需要。
那麼,當前高校智庫建設的重點領域有哪些?
從法治周末記者搜集的資料來看,2014年以來的高校智庫研究選題,主要集中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及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核心議題,各地“十三五”規劃和中長期發展戰略、“一帶一路”新戰略與大國外交,中國(上海)自貿區效應評估等國家經濟社會熱點問題和重點發展領域。
特別是2015年以來,眾多高校智庫就新一輪司法改革試點工作、司法系統人才延攬計畫、法檢系統人財物省級統管、黨政領導幹部反腐、公務員薪酬體制改革等議題開展了決策咨詢研究。
對此,王莉麗曾向媒體公開表示,當前我國高校智庫建設主要著力於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建設、外交與國際問題、“一國兩制”實踐與推進祖國統一這八大領域裡。
同時,“我們的高校智庫已經開始把研究方向向國際議題擴展,也開始接受一些國際基金會資助。”沈國麟介紹稱,“這是近年來高校智庫智庫在發展中的主要變化。”
此外,高校智庫日前也開始著眼於社會日常生活等新領域的探索研究。
2015年11月15日,東南大學“道德發展智庫”項目啟動,作為江蘇省首批建設的重點高端智庫之一,該智庫由長江學者樊和平教授領銜,將為破解道德難題發展、創新道德理論提供智力支持。
在隨後舉行的“信任”論壇上,各路專家亦對“扶老人難題”等中國社會大眾信任危機問題展開了討論。
應避免“有智無庫”與“有庫無智”
隨著各高校紛紛上馬的各類“智庫”,質疑聲也隨之而來。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直言,當前,在高校智庫的發展、定位上都存在不盡如人意之處,“比如,當看到中央對於智庫發展建設的重視之後,似乎在一夜之間,湧現出了眾多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