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談會現場 |
中評社香港11月15日電/中國評論通訊社、中評智庫基金會不久前在中評社北京總部會議室召開座談會,邀請外交學院教授、中國中亞友好協會理事楊闖,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倪建軍,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環資室主任劉岩研究員,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國際經濟室主任趙江林研究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郭震遠研究員與會。座談會由北大國關學院教授、全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李義虎主持,與會者圍繞“一帶一路”所產生的諸多影響,各自給出了獨到的見解。《中國評論》月刊十月號以《“一帶一路”與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為題,詳細刊登了與會者的發言,文章內容如下:
李義虎:開場白
今年兩會時,“一帶一路”成為十分有熱度的議題。2013年是該戰略的提出年,2014年是佈局年,2015是實施年。2013年習近平主席兩次出訪,一次是印尼、一次是哈薩克,先後提出了建設海上和陸上兩個絲綢之路的設想,這兩個設想之後被概括為“一帶一路”。2014年對“一帶一路”進行佈局主要有兩次重要會議,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各方面進行了佈局。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則從國務院角度也在佈局。2015年叫實施年,正式進入落實和實施的階段。整個來看,“一帶一路”作為國家中長期戰略從提出到完善也是有個過程的,但這個過程是比較快的,而且很快就落實了。從這個意義上講,它的推出方式是比較罕見的。
需要注意,有兩個效應催熱了“一帶一路”:一個是“亞投行效應”進一步催熱了“一帶一路”,亞投行是國際多邊金融機構,它主要是在多邊框架落實“一帶一路”。另一個是習近平和其他國家領導人的一系列外訪帶來的效應,前些時候習近平主席訪哈明確說是“落實之旅”,訪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都發表了政府間的聯合聲明,重點是與俄羅斯政策對接,《聲明》明確說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歐亞經濟帶實現對接合作。還有,習近平主席不久前訪問巴基斯坦,絲路基金開始啟用,支援巴國的一些項目建設是用絲路基金的。這些出訪是雙邊的、一對一、國與國之間的對接,是在雙邊框架來落實的。
“一帶一路”是比較宏大的設想和工程,但承擔的風險也是成比例的,特別是對一些問題要提前作出預估、評估。現在有的學者用了一個詞,叫 “對一帶一路的冷思考”,確實我們對熱問題要進行冷思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習近平出訪使得“一帶一路”國際政治內涵越來越被揭示,色彩越來越濃,例如也提到要更加注重南北關係、南南合作以及小國、發展中國家的國際關係,也談到要建設新型國際關係,打造新型區域合作模式。
下面請各位從新角度談一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