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應認知到:不論是否執政,都要處理好兩岸關係。 |
中評社╱題:民共兩黨建構性關係中的文化結構及其進化探索 作者:王貞威(上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復旦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博士後
中國共產黨與台灣地區民進黨(以下簡稱民共)的黨際關係是當前兩岸關係研究中的熱點也是難點,依筆者“兩岸群際建構”的思維,兩黨黨際關係是兩岸群際互動過程中的次級群際文化,但兩黨關係進展如何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進程以及兩岸“家人文化”的實現。因此,研究民共兩黨關係必須在兩岸關係變遷的大背景下展開,同時又要結合兩岸“小三角”(即共產黨、國民黨、民進黨)結構的變化,重視雙邊及三邊之間關聯式結構的層次性和階段性。本文把共產黨和民進黨理論化為兩個具有人格屬性的施動者,以群際互動建構思維研究在兩岸群際互動的過程中兩黨文化結構的層次與屬性。進而在回顧兩黨敵人文化社會建構過程的基礎上,基於社會進化邏輯探討兩黨黨際文化結構變遷的可能及其主要影響變數。最後,對兩黨關係進化可能帶來的聯動性效應進行分析。
兩黨建構性關係的內涵與層次
民共建構性關係,指的是自兩黨有接觸以來,包括直接的互動和間接的認知,所形成的各種層次的黨際共有文化(shared culture)的總和。①這其中,涉及一系列雙方共有的文化認知,如彼此把對方界定為政治意識形態和安全上的主要敵人,當前都認知到不能忽視對方的存在及其重要性以及開展兩黨交往的積極意義等。當然目前建構的主要是對抗性的知識體系。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不斷鞏固和深化,兩黨緊張關係逐漸緩和,有朝著積極方向建構有益共有文化的可能。如果兩黨能夠建立基礎政治互信,開展黨際交往行為,則兩黨關係會進化到洛克文化,實現兩黨關係的突破。②目前,兩黨的一些政策調整,反映了這種趨勢。
基於建構主義的“施動者—結構”機制,筆者提出施動群概念,以此來分析兩岸在群際互動過程中所建構的群際結構和文化類型。③筆者認為,在兩岸群際互動中,台灣施動群內的施動者存在主次之分。當前民進黨由於其在野地位和不過半的民意基礎,客觀上處於次施動者地位。自上世紀80年代末台灣實現政治轉型以來,民進黨逐漸成為兩岸群際互動過程中重要的施動者,並且於2000年—2008年在台灣執政,成為台灣公權力的代表,一度躋身為主施動者,對兩岸主導性群際文化——洛克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但並未改變兩岸群際文化的基本樣態。中國共產黨則在大陸施動群中處於絕對的主導地位,加之大陸特有的政治文化和體制,使得大陸施動群的涉台知識整體上是一致的,且以中國共產黨的決策意志為集中體現。所以,中國共產黨一直是兩岸群際互動過程中的主要參與者、塑造者,對兩岸群際文化的形塑有主導性的影響力。基於民共兩黨的特殊地位及其各自的施動地位的不同,兩黨建構的黨際文化結構,實質上是兩岸群際互動過程中的次級群際文化結構,但其對兩岸主導性群際文化結構的變遷有重要的影響力。
當前及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民共兩黨建構的都是敵人式的關係文化(霍布斯文化),雙方在核心意識形態上完全對立,彼此也都是己方獲取台灣民意和實現政治理想的主要障礙。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相關互動實踐的不斷開展,二者的這種認知進一步加深,使得兩黨敵人文化結構具有極大的穩定性,也因此兩黨關係的進化面臨諸多困難,但令人欣慰的是兩黨關係進化已經出現了曙光,有向洛克文化轉變的可能。筆者首先從歷史的脈絡裡,探尋兩黨敵人文化形塑的具體過程及其敵人角色設定的依賴路徑,以期為兩黨關係的進化提供參考。
兩黨建構性關係的變遷脈絡
由於民共兩黨並未有直接正式的互動,所以兩黨黨際互動關係其實至今尚未建立。但並不代表兩黨沒有對彼此的意圖判定、角色認知和交往策略執行的環節,“隔空喊話”“次黨際交往行為”等等有很多。筆者基於施動者的主體性、位置性和策略性三個基本人格屬性,對共產黨和民進黨兩個施動者的間接互動歷史進行社會建構分析。④
一、兩黨敵人文化結構的特徵及其破壞性
結合兩黨關係的最新發展趨勢及過往歷史,可以發現兩黨敵人文化結構在總體上體現為不承認他者作為自由主體存在的權利,希望消滅至少是改變他者的生存和發展的狀態。兩黨均希望從深層消滅或者改變對方的核心意識形態。中共以多種途徑嘗試使民進黨放棄台獨主張和行動。民進黨則試圖改變中共對兩岸必須統一的認知,嘗試通過“民主化”來改變大陸的體制,使其沒能力實現兩岸統一。
具體而言,兩黨敵人文化體現為:在政治上,兩黨意識形態完全對立,中共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並追求國家的最終統一,民進黨堅持兩岸一邊一國的分裂思維並追求實現台灣“法理獨立”;在經濟上,中共認為兩岸應攜手合作、實現經濟整合以共同應對全球化的挑戰,民進黨則認為不能過度依賴中國大陸,應從“世界走向中國”;在社會領域,中共極力支持兩岸民間社會的交流和融合,民進黨則整體上對持續深入的“兩岸化”進程尤其是台灣社會內部的“兩岸化”現象保持警惕,並持反對和阻撓的態度。
兩黨敵人文化的最大負面影響,就是阻礙兩岸群際文化的進化和正向共有知識的建構。如果民進黨上台執政,無論是2016年,還是2020年,進而再次由兩岸群際關係中的次施動者轉變為主施動者,其對兩岸關係的破壞性能力將大大增加,兩岸群際文化結構有可能出現倒退。不過,其破壞性影響是有限的:首先,洛克文化已在兩岸人民意識層面有相當程度的內化;其次,兩岸交往過程中建構的相關群際規範有一定的規約能力;最後,台灣特有的群內結構使得具有較大民意基礎的次施動者對主施動者的知識認知有一定的影響和制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