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插手“台灣選舉”是一種複雜的政治現象。 |
中評社╱題:美國插手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回顧與展望 作者:郭震遠(北京),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本刊學術顧問
1996年3月,台灣第一次“直接選舉”地區領導人(以下簡寫為“台灣選舉”)以來,迄今已經歷了五次此類選舉,這五次“台灣選舉”都有美國插手,並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由此,美國插手成為了“台灣選舉”的一個重要特點。
事實表明,美國插手“台灣選舉”是一個複雜的政治現象,插手的直接原因、形式、力度,特別是其影響,都與中美關係、兩岸關係、美台關係,以及台灣島內政局等因素有密切聯繫。所以,美國五次插手“台灣選舉”都有不同表現。筆者主要根據公開資料,分析美國五次插手“台灣選舉”的歷史事實,建立把握這一複雜政治現象的基本框架,為正確判斷美國如何插手2016年“台灣選舉”提供參考。
克林頓政府插手1996年的“台灣選舉”
在李登輝主導下,1996年3月舉行了第一次“台灣選舉”。台灣很多人,以及很多美國政界人士,都把這次選舉標榜為台灣“實現民主化”的標誌,但實際上這是李登輝背棄一個中國原則,推動台灣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的重要一步。克林頓政府積極插手了這次“台灣選舉”,具有與以後幾次美國政府插手“台灣選舉”很不相同的特點。
克林頓政府插手“台灣選舉”,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動用武力進行干涉。在這次選舉投票日之前的3月中旬,克林頓政府調集兩個航母戰鬥編隊,到達台灣海峽南入口附近海域會合,中國也做好有效反擊的充分準備,出現了1958年8月台海危機以來中美第一次瀕臨兵戎相見邊緣的嚴重危機。
為化解危機,中美高層進行了密集溝通,最終在選舉投票日前數日,兩個航母戰鬥編隊在台灣海峽南入海口附近海域,停留一天多之後,自行後撤,危機得以消除。
克林頓政府武力干預1996年3月的“台灣選舉”,清楚反映了他們對於冷戰後的中國、中美關係,以及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問題,都只有十分膚淺的認識。實際上,在克林頓的第一個任期內,他基本上還是以“阿肯色州長”的眼光,認識和處理這幾個十分重大的戰略問題。在短短幾年中,一方面因“人權問題”、“貿易問題”等等與中國衝突不斷;另一方面又不斷提升美台關係,鼓勵、支持了李登輝的台獨行徑。特別是1995年6月批准李登輝以“校友”身份訪問母校康奈爾大學,大為鼓舞了其台獨氣焰,嚴重損害了中美關係。正是在這基礎上,克林頓政府武力干涉,插手1996年3月的“台灣選舉”,扮演了李登輝“保護者”的角色。
在克林頓政府武力保護下,李登輝以54%得票率勝選,從此以“民選”領導人自居,肆無忌憚地推行台獨政策,直至1999年7月拋出“兩國論”,徹底暴露了台獨分子面目。李登輝在把台灣社會經濟發展搞亂的同時,把兩岸關係推入了以“統獨”鬥爭為核心的嚴重對抗,台海局勢直到2008年一直是東亞重大熱點之一,成為對美國的重大戰略牽制因素之一。但是,克林頓政府從這場危機中對於中國、中美關係,以及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問題,卻有了更深刻、正確的認識。1998年10月江澤民主席訪美,兩國達成建立“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共識。同時,克林頓政府宣佈了對台灣問題的“新三不政策”,即“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克林頓政府的重要政策調整,對於中美關係,對於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問題,都有深遠的積極意義。而且,以後歷屆美國政府插手“台灣選舉”,都沒有再次引發類似的危機。
克林頓政府插手2000年“台灣選舉”
由於李登輝1999年7月拋出“兩國論”,激發大陸強烈反擊,兩岸關係陷於1988年開始緩和以來最嚴重危機。同時,李登輝在台灣島內推行的社會經濟政策,導致台灣經濟增長停滯、社會問題叢生,他還在國民黨內拉幫結派,製造分裂。最終,在2000年3月的“台灣選舉”中,阿扁作為民進黨候選人,標榜所謂“新中間路線”,利用國民黨的分裂,以39.3%的相對多數,贏得選舉。這是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一貫鼓吹台獨的民進黨贏得了執政地位,對兩岸關係產生強烈震撼。
阿扁勝選、民進黨成為執政黨,完全出乎克林頓政府預料。投票日之前,克林頓政府繼續扮演台灣“保護者”角色,但不是動用武力,而是利用適當機會多次強調、支持“民主鞏固”的台灣;通過“台灣安全加強法案”等等。而在選舉結果揭曉後,克林頓政府則對兩岸都開展、加強“預防性外交”。在密集向大陸派遣高官,以防止大陸對台海局勢發生“誤判”的同時,克林頓政府高度重視通過向台灣派出的重量級人士,明確要求阿扁的就職演說中,必須對美國做出保證:“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會’與‘國統綱領’的問題”,即“四不一沒有”。阿扁曾宣稱,他的“就職演說”,將“讓美國滿意,讓國際社會滿意,讓中共沒有藉口”。後來事實表明,克林頓政府對阿扁的“四不一沒有”並不滿意,卻確實稍稍松了一口氣,因為台灣局勢並沒有因阿扁執政而立即更加緊張,不過不到一年的時間,台海局勢陷入更加緊張的局勢,但這已與克林頓政府無關,而是小布希政府面對的更大難題了。
小布希政府插手2004年的“台灣選舉”
2000年5月阿扁開始執政後,雖然做出“四不一沒有”承諾,但其台獨本性沒有改變,繼續在多個方面推進台獨政策。1999年5月,在阿扁大力推動下,民進黨八屆二次全代會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強調“台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這成為阿扁執政後兩岸關係政策的核心內涵;2002年8月,阿扁拋出“一邊一國論”,聲稱“台灣跟對岸中國一邊一國,要分清楚”。隨後大肆推進“烽火外交”、“公投制憲”、“防禦性公投”等等,台獨氣焰十分囂張,兩岸關係進一步高度緊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