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改變的觀念
走出山村但也難以融入城市
63歲的郭靈現在住在二兒子家中獨自撫養4個孫子,其中兩個是失去老婆的大兒子的,另外兩個是二兒子兩口子的。二兒子的家是一棟二層小樓,雖然裡面擺設簡陋,但是小樓外面貼著墻磚,還有水泥鋪就的院子;二兒子家旁邊不遠處就是大兒子的家,破門殘窗,屋裡黑漆漆一片,樓外空場堆著幾堆柴火。
郭靈得過癌症,歲月的折磨又讓她變得駝背,總是佝僂著身子,無法做那些重體力的勞動。幸好還有在幼兒園裡工作的女兒能夠不時回來幫助她照看一下這些孩子。
郭靈希望能夠給自己失去母親的兩個孫子再找個媽媽,她也跟大兒子說過,但是大兒子始終沒有這個想法。在郭靈看來,一方面是因為在株洲做制衣工的大兒子受行業不景氣的影響,掙錢越來越難,另一方面,大兒媳的離家對他的心理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使他一直不願意再找媳婦。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黃成家裡。72歲的黃成說,自己的大兒子在廣州做建築工,一年下來最多可以有幾萬元的收入。但是他沒有錢再找一個媳婦或者把已經走了的“媳婦”找回來,他解釋說廣州打工不容易,而大兒子還要喝酒、抽煙,因此沒有錢給家裡。
“這些原本出生在貧困山區的男人一到城市裡便有些不知所措了。”邵陽縣的一位工作人員說,這些貧困山區走出來的男人,由於長期成長於一個閉塞、落後的環境之中,再加上知識文化的缺失,使得他們觀念封閉和保守,進入經濟發達的城市後,依然處於邊緣狀態,更多時候是自我保護和自我謀生,缺乏一種進取和改變生活的精神。
“他們真正需要改變的是過去貧困帶給他們的傳統觀念,承擔起一種家庭責任,而不是生活在過去之中,不斷地自卑和逃避。”這位同樣從邵陽縣一處貧困山區走出來的大學生官員說。
走不出的怪圈
經濟捐助助長“等靠要”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