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電視不遠,堆放著一些書本,其中一本是張明的學生手册。手册裡寫著老師的話:“‘逆境出人才’,這句話是老師想對你說的,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會成功……”
張明是不願意提起自己的“逆境”的,甚至於一提那些逆境中的事情,他便會不停地流淚,及至把頭低下,除了抽泣不再發出別的聲音。而張月則會靠在門框上,望著遠山,一言不發。
在失去媽媽的家庭裡生存,這便是他們所處的“逆境”。5年前,他們的母親帶著他們的親姐姐離開了這個家。“媽媽也要帶我們走的,但爸爸不讓,還吵了起來,後來媽媽就帶著姐姐走了。”張月說。
張月記得媽媽是貴州人,開始的時候媽媽和爸爸在外面打工,後來爺爺病了,夫妻二人回到家中。在張月看來,媽媽不想只留在家裡照顧爺爺,再加上家裡實在沒有錢,所以才會離開。
大付村的婦女主任說姐弟二人的爸爸身體不好,當時家裡掙錢的重擔全部落在了他們的母親身上,再加上病重的爺爺,一個女人無法承受這樣壓力。現在,家裡只能靠他們的爸爸在縣城附近打一些多則一月,少則幾天的零工來維繫。
如今,大部分時間,他們二人相依為命,在這個老房子裡等待父親帶著錢回來,那個時候也就意味著他們能夠稍微改善一下生活——吃點肉了。而在平常日子裡,兩個人吃的只是姐姐做的米飯和炒青菜。
眾說紛紜的謎團
媽媽為什麼離開?
根據邵陽縣政府提供的資料,在黃荊鄉,像張月姐弟這樣失去母親的孩子共有123人,其中,母親離家出走的孩子所占比重最大,共53人。餘者,父母離異的有51人;母親死亡的10人;父亡母嫁的7人;父母雙亡的2人。也正是因為有這樣多的失去母親的孩子,黃荊鄉才有了“無媽鄉”的別稱。
|